司马迁如果没有受“宫刑”他还能写出《史记》吗?

司马迁 , 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 其所著著作《史记》 , 是现在学者研究古代历史的主要参考书籍 , 其对于史实记录非常严谨 , 使得前朝的林林种种能够一直流传到今世 。除却《史记》之外 , 人们能够想到关于他的另一件事就是他曾受到过宫刑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阉割之刑 。
与一般的受宫刑之人不同 , 因为其名气很大 , 故而在宫刑的各类人物中 , 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也正是因此 , 他的一生也就与这宫刑无法分离 , 他终生都以受此刑为耻 。关于这一点 , 近代以来的学者们 , 但凡研究过司马迁 , 都不能无视这一点 , 实际上这反而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 可以说是宫刑、司马迁以及《史记》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 而这种影响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 , 众人观点不一 , 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
司马迁之所以受此劫难 , 完全是因为那场李陵之祸 , 当时他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 , 而遭到当朝统治者的惩罚 , 为了能够完成史记 , 他选择放弃死刑 , 而接受腐刑 , 几乎放下了他作为人的所有尊严 。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 , 《史记》从此之后增色不少 , 书中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
受刑之时 , 他正处于创作史记的巅峰期 , 没想到突来横祸 , 他被押入了大牢 , 在牢狱中他拒不认罪 , 他始终坚持自己只是说了一个作为臣子应该说的话 , 不应该受到如此牵连 , 但统治者显然不会理会他的这些道理 , 终是受了腐刑罢了 。
从此之后 , 他身陷人生的逆境 , 对人生有了很多新的体悟 , 人情冷暖 , 世态炎凉 , 他已经看得透彻 , 对腐朽的封建君主制度 , 也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他再也不想为权势而压抑自己的思想 , 不需要再为了讨好上位者而写一些华而不实的文章 , 他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去 , 无论是国家之事 , 亦或是天下之事 , 他都不再去理会关心 。
此时的他心中对遭受宫刑一事非常介怀 , 但却无法排解心中的仇怨 , 只能通过叙述往事来抒发情感 , 思索自己的未来 , 《史记》的主题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不少人都对于他遭受宫刑抱着这样的观点 , 认为是宫刑成就了后来的他 , 之所以其思想和文学能够突飞猛进 , 就是因为他的这一段悲惨遭遇 , 到了明朝时期甚至有学者认为想要取得他那种高度的成绩 , 必须要先挥刀自宫 , 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

这种说法虽然赞同者很多 , 但其实这一点必须要建立在他能够看淡宫刑带给他的耻辱 , 能够忍受住宫刑带给他的痛苦 。现实情况是 , 他在受刑之后 , 立即遭到了全社会的排斥 , 文人墨客将其排除在外 , 史官们也选择将他开除 , 原因很简单——他不再是一个男人了 。
因为这个原因 , 他几次挣扎在身死的边缘 , 与其天天忍受外人的冷眼 , 倒不如一了百了 , 在进行了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 , 他终于还是选择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 , 而继续苟活在世上 。虽然如此 , 但是这一劫难始终影响着他 , 直到他死的那一天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是宫刑带给他思想上的转变 , 但是转变的这段过程是很不轻松的 , 宫刑对一个人的消极影响 , 往往要远大于积极意义 。
受刑之后 , 他被准许释放出狱 , 接着立即被委任为中书令 , 很多人或许认为他终于时来运转了 , 但他自己却迟迟高兴不起来 , 因为这个职位本应该是宦官担任 , 如今让他来任职 , 无疑是在他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 不仅没有任何让他感到荣耀的地方 , 这对他来说甚至算得上是一种侮辱 。
司马迁忍受着宫刑带给他的痛苦 , 痛不欲生的活在世上 , 只为了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 但就算是寻常女子受辱后都会选择自我了断余生 , 他又岂能这么苟且的活着呢?在这种纠结和矛盾中 , 《史记》的写作进程严重迟缓 , 直到公元前93年仍为定稿 , 他与父亲合写了几十年却仍旧没有完成 , 虽然这说明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 , 但同时也能够看出宫刑对他的影响 , 已经牵连到《史记》的叙写创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