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农常说“杈头有火,锄头有水”,是什么意思?
以前的老农常说“杈头有火,锄头有水”,是什么意思?
“杈头有火,锄头有水”,这是我国广大的农村总结出来的一句关于农业生产的俗语,有着其特有的科学道理,也有着其独特的含义 。
“杈头有火”,可以理解成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树杈子,也能理解成铁叉子等工具 。这些工具最大的作用就是摊开和晾晒了,特别是对于农田地的秸秆、收割回的大豆、谷子等等,在晾晒的过程中都是需要使用这类杈子的工具来进行翻个,使其能充分的晒干的;而对于农田地的秸秆,在焚烧的过程中杈子也是最常见的工具了,挑、拨来使其燃烧或者助燃都可以 。不管是那个方面,杈子的作用都是使其变干、脱水甚至是有利于燃烧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杈头有火”的原因 。
“锄头有水”,我们可以从锄头上的作用上来理解 。锄头,最常见的作用就是锄地 。而锄地除了除草之外,还有疏松土地、破坏土壤空隙的作用,这对于增加土壤的吸收肥水的能力,在雨季时减少多余水分对土壤的渗透以及雨后加速土壤干燥,在旱季时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都有着一定的作用 。所以说,锄头的最大作用是和土壤中的“水”是相关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锄头有水”的原因 。
所以说,“杈头有火,锄头有水”是我国农村的一句相当有科学道理的一句俗语,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
其他网友观点【以前的老农常说“杈头有火,锄头有水”,是什么意思?】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杈头有火,锄头有水这句话,更不会理解它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我本人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也没少干农活,那时候常听到这句话,很清楚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看了一些朋友的回答,发现不少人讲的都不够到位,或者说不完全正确,我这里就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咯 。
先说杈头有火,看到这个“杈”字,不懂的朋友以为是和树杈有关系,实际上它指的是一种农用工具,书写时用“叉”的时候更多,早期的这东西的确是用树杈做成的,不过后来都改用了铁的,木头做的的和铁制的叉我小时候都见过,它的用途实际上就是为了挑起麦秸、豆秸、油菜秸等庄稼秆,这些东西从地里割下之后,需要拉到场上去曝晒,但是曝晒的时候需要翻动它们,不然它们很难被晒干 。

文章插图
比如小麦在打场之前,通常一上午就需要翻动两次,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铁叉和木叉了,翻动的时候可以让小麦杆变得蓬松,既通风又好晒,一上午就能晒的透干,而如果不去翻动的话,那么小麦杆儿只会上面一层干,下面却是潮湿的,但是铁叉和木叉对于小麦杆儿的翻动就能让它们很快变干,就像被火烤了一样,因此农民们都用叉头有火来形容了 。

文章插图
再说锄头有水,锄头是用来干嘛的?当然是锄地的,其实在锄地之后会有两种效果,一种是锄草,因为在成行的庄稼之间,常常会生长很多杂草,这些杂草会和庄稼争水分,争养料和争阳光,如果把它们除掉,单独留下庄稼,那么庄稼就会因为水分,养料和阳光的充足而长得更好;很多朋友只说到了这种情况,不过锄地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重要功能,那就是松土了,其实农田的土地很容易会因为下雨或者浇地的原因而导致土壤不再松软,一旦天气变旱,这样的土壤就容易板结,土地一旦板结庄稼的长势就不会好,因为植物的根部会供养不足,根部也不容易向外伸展,长势当然就不好了,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能锄一遍地,那么土壤也就不板结了,庄稼长势当然也就好起来了,这就好像天旱的时候给庄稼浇了一遍水一样,所以农民们就用锄头有水来形容这种情况了 。

文章插图
所以杈头有火,锄头有水,都是农民朋友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积累出来的劳动经验,不过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很多这样的话语都将用不到了 。
其他网友观点土地还没有分产到户那个年代,都是大集体共同劳动,特别是夏季麦上场的季节和秋天锄玉米地的时候,农民囗边经常说这句话,杈头有火,锄头有水,这是什么意思呢?
杈头有火,杈是农民夏天在麦场上翻动小麦的一种木制工具,有三股杈,四股杈,五股杈和六股杈,它们分别的用途各不同,以前小麦从地里割回来,都堆放在生产队的麦场上,因为那个时候工农业不发达,生产队较穷的,脱小麦没有脱粒机,大多数都是利用家畜碾打小麦 。

文章插图
那个年代,牛,马,驴,骡子都成为了运输和劳动的主要工具,三夏大忙天,这些家畜分别要轮换作业,带着碌轴(石碾子)碾砸小麦,砸过之后利用人工把小麦全部要翻起来,让太阳晒上一会后又要碾砸,在上下翻动小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小麦杆抖乱撑起来,才会干得快砸得净,杈头有火就出在这里 。

文章插图
另外一种意思是说,把小麦杆抖得越开,热风和烈日才能钻进去,杈头就象抖起了火苗一样,翻得次数越多,小麦被太阳哂得越干,麦的颗粒才能全部砸下来,这就是说,勤翻勤晒勤抖动,杈头就会生火,这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也给后来人提出了警示,激励他们热爱劳动,勤劳才会有功 。

文章插图
锄头有水,锄头是以前锄地除草(挖地)必不可少的工具,去田间干活离不开铁锨和锄头,铁锨是用来翻地和铲土浇地用的,锄头是用来浅耕农作物的土壤表层,起到松土保墒作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锄头有水的意思是说,锄头锄地的时候,一定要用力气,才能锄得深 。

文章插图
只要不怕费力气,锄头才会锄得深,保墒的能力越强,作物抗旱的能力越强,下雨时畜水的能力越强 。所以说锄地锄得深,黄土会生金,锄的次数越多越深,植物的根系越发达越强壮 。这也是老一辈农耕人,长期摸索,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昭示年轻人,去田间锄地的时候,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锄头才会深入土壤,丰收才会有希望 。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审美品味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物种间捕食和寄生关系的形成是怎样的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