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被崇祯倚重的大臣 最终功亏一篑( 二 )


十面之网在洪承畴、孙传庭等调入京师后已成破网,明廷对形势估计失误,贸然派遣洪承畴总领八总兵十多万明军精锐与清军决战,而孙传庭竟因辞官而被下狱三年 。农民军趁此良机死灰复燃,大明内外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 。而朝堂官员不顾前因后果,仅凭当下形势肆意弹劾杨嗣昌 。朱由检虽然处处维护,但其已经无法在朝堂立足 。杨嗣昌揣度圣意,多番请旨愿督师平寇,以期立功挽回局势,君臣于崇祯十二年九月六日在平台辞别,杨嗣昌边哭边拜,踏上离京不归之路 。
三:兵败身死,性格使然
杨嗣昌到达剿匪指挥部襄阳后,于十月一日召集大誓三军,杨本来口才就好,此时更是激昂四射,士气大增 。不久在玛瑙山一战击溃张献忠部众,截获其妻妾和军师多人 。但随后张献忠转变策略,流窜于四川、重庆、湖北等地,而此时明朝官军内部却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 。
杨嗣昌品行贤良且性情刚烈,刚出仕之时,也正是朝廷党争之风最烈的时候,可他从不结党营私,能够独善其身 。但其不知变通,猜忌多疑,御下无术且犹豫反复 。杨嗣昌本属于军事理论型人才,又难免有些书生意气,不查询实际情况,调派练兵以规则办事,因此常错失良机 。同时不肯相信部属,军令出于一人,千里之外也要等待报告,手下诸将疲于奔命,逐渐对其不满 。
杨嗣昌督师出发之时为了拉拢左良玉,奏请封其为“平贼将军”,进驻襄阳后又觉得左良玉性情骄横不易制约,便想拉拢另一猛将贺人龙来制约左良玉,便私下上表将“平贼将军”一职封给贺人龙 。当信使出发后又觉这样会激化其与左良玉矛盾,便再次派人追回信使 。得罪左良玉在前,许诺贺人龙却失言在后,贺人龙愤而将实情告之左良玉,此后手下几员猛将再也不愿听其调遣 。
历经两年剿匪大业除玛瑙山一役,几无奇功,杨嗣昌再也不复出征时的意气激昂 。崇祯十四年二月五日,张献忠奇袭行营襄阳,斩杀襄王朱翊铭 。杨嗣昌听闻后深知此次罪责重大,剿匪已经彻底失败,意志消沉一病不起,三月初一死于沙市 。杨嗣昌死后再无一人能够主持朝政,崇祯中期开创的大好局面再次没落,随后政策上又出现多番失误,形势急剧恶化,大明便再无机会翻身了 。
【明末最被崇祯倚重的大臣 最终功亏一篑】杨嗣昌在朝堂之上制定政策、调度事宜时展现出过人的敏锐力,常能够看到关键问题所在 。张献忠投降时料其诈降,竭力要求杀死张献忠或者派其攻击李自成以示忠心,后来又上疏要求洪承畴或孙传庭必留一人压制农民军 。但是亲赴川蜀督师作战时却是昏招连连,刚愎自用且不能处理好部属关系,四处奔波而将士疲惫无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杨嗣昌有匡世济国之能,朱由检有中兴再造之心,可最终君臣死社稷,其间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