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刺杀军阀孙传芳 是义举还是故意杀人罪?( 二 )
社会围观
弱女子含恨十年,卧薪尝胆,最终刺杀大军阀,实现为父报仇之夙愿 。此一故事,暗合传统伦理与社会心理期待,蕴藏着丰富的想象与言谈空间,极具戏剧性,故起始就为社会各方深切关注 。刺案当日,《新天津报》刊出号外,予以特别报道 。第二天,此事又上了京津各大报纸头版头条 。
刺案之后,施剑翘利用各种机会,向大众媒体反复诉说为父报仇之心迹 。据其事后回忆,此种作为,是想利用复仇故事,博取社会同情,以达减刑之目的 。从社会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看,施氏此一策略,确实准确把握了公众心理,可谓相当成功 。
社会其它方面,更是不难想象 。
河南省开封县总工会反应最为迅速,早在1935年11月18日即致电国民政府,要求特赦 。施剑翘的家乡安徽更为积极 。旅京安徽学会、安徽各师范学校、工人团体、同乡会、商会等纷纷上书或通电请求特赦 。此外,全国妇女界,如江苏、浙江、上海、云南等地妇女团体,亦发表公开言论,多以施剑翘为妇女界之光荣,请求免予处刑 。因社会舆情过于汹涌,天津地方检察院敏锐地意识到,审判有被舆论左右的危险,故而规定不准外人会见施氏,意图阻断施氏通过媒体与社会互动 。
另一方面,孙传芳的亲友也在努力消解施剑翘所构建的复仇故事,以求在道德伦理层面不输与人 。案发后,孙家后人积极联络报界,澄清刺杀经过,力证施氏凶残,同时着力声明,孙家“虽有后嗣,绝不报复”,意欲彰显孙家之宽厚,以博社会同情 。
同孙传芳私交甚好的前国务总理靳云鹏,亦积极声援孙家 。他一边指斥施剑翘凶悍泼野,目无国法,一边声言孙传芳早已改过自新,横遭不测,实乃可叹 。另外,因孙传芳是山东人,山东同乡会亦为孙传芳开追悼会,指出孙传芳建山东会馆,捐款赈灾,其功德可感 。无奈当时的中国民众对孙传芳往日涂炭生灵的军阀形象,记忆犹深,一时难以刮目相看 。
情法交锋
综观检察院、施剑翘、孙家亲友之作为,无论是意图扩大舆论还是限制舆论,三方都意识到社会舆论同审判的密切关联 。且都重视情对法的影响,彼此的差异点,仅在于对“情”的争取与限制 。
后来事态发展表明,检察院的限制、孙家亲友的努力,较之于社会对施剑翘的同情,都不免相形见绌 。各地请求特赦的电函,多认为孙传芳为军阀余孽,民国罪人,施氏刺孙是为国除奸,饱含着孙传芳死不足惜的味道 。另一面,认为施剑翘报仇举动,其志可哀,其行可悯,所表现出的忠孝之气,亦能振奋世风,在民德堕落之际,甚是可贵 。
总之,细品各方函电,施剑翘非但无罪,反为挽救世风的道德典范,基于法律条文而被规定出的“罪”,全然不被社会接受 。至此,传统伦理所认同的正义,同现代法律所规定的正义,在施剑翘一案中,以激烈的对立方式呈现出来 。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同情施剑翘的行为 。部分知识精英,指出施剑翘的作为属于愚孝,是封建信仰的余毒 。如《国闻周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若以孝为基础的私人复仇被提倡,将引发暗杀之风,导致社会秩序崩溃 。
还有一种声音,乃是要求司法独立,坚持法外无情,唯法律是尊 。如《法律评论》、《独立评论》中若干文章,都力图申说“人情是一事,法律又是一事” 。然而,此种法律至上的主张,却被舆论边缘化 。甚至在法律界内部,也有人质疑独尊法条的做法,例如芜湖律师公会就致函司法院,请求“原情特赦”;而法学家胡宝蟾也提出“论法还是要讲理,讲理首先还是要推情”的观点 。
有关施案的争论,基本囿于报纸杂志,参与者、发出声音者多为知识精英,上书要求特赦者也多是各团体的头面人物 。那么当时一般平民百姓对施剑翘刺孙案具有怎样的认知呢?因资料所限,今天已难寻踪迹 。但有一线索值得注意 。施案发生后,各地剧院纷纷据此编导戏剧,搬上舞台 。11月25日,《施小姐枪毙孙传芳》在东南大戏院上映,12月5日,《施剑翘枪毙孙传芳》在著名的共舞台演出 。这些戏剧的传统伦理道德倾向性极为明显,无不突显施剑翘的孝女、侠女形象 。一部原名《孙传芳被刺记》的戏剧,上演过程中直接改名为《孝女复仇记》 。这些戏剧的迅速流行,正是契合了当时民众的心理期待,亦可见一般民众早以传统伦理道德为根据,做出了自己的“正义”审判 。
最具意味的是,施剑翘被宣判后不久就被国民政府特赦 。特赦的缘由,并非全因舆论压力,据说权势人物的活动也起了相当的作用 。传闻冯玉祥曾为此事积极奔走,国民党两位女中央委员张默君、陈璧君也出力甚多 。一审主审法官文人豪事后回忆亦称,施案受到社会权威人士的种种干扰 。
推荐阅读
- 东北军阀张学良轶事 学庞德死战却失败弃棺而逃
- 美味糖醋鲤鱼的由来 竟源自于专诸的一场刺杀
- 民国大军阀张勋的人生最后几年是怎样度过的
- 独特管理方法 军阀张作霖如何管好众多妻妾
- 护国运动 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进行的军阀内斗
- 三国最窝囊的军阀 韩馥为何自杀身亡?
- “四爷”雍正怎么死的 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
- 明朝壬寅宫变的原因 揭秘宫女刺杀嘉靖皇帝原因
- 山西军阀阎锡山轶事 对部下非常疑心暗布眼线
- 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