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十二大将军争议 杨忠还是尉迟迥是其中之一?( 二 )


而尉迟迥是宇文泰姐姐昌乐公主的儿子,也是宇文泰的外甥 。【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 。太祖以此深委仗焉 。后拜大将军 。】周书上没有写尉迟迥拜大将军的时间,北史上写尉迟迥【十六年,拜大将军】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进位大将军 。
尉迟迥和贺兰祥同样都是宇文泰的外甥,同样都是受到宇文泰的喜爱和重要,同样立下赫赫战功,怎么就一个是一个不是呢,按照和宇文泰的关系和立功表现,尉迟迥完全比杨忠有资格进入“十二大将军”,但是为什么周书、北史在尉迟迥的传里有明确记载而“十二大将军”里却没有尉迟迥呢?
另外,如果“十二”这个数目是活动的,周书里提到念贤及王思政【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但是两人都【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 。这两个人没有写入“十二大将军”的情况和原因周书也清楚的说明白了,所以“十二”这个数字是固定的,更没有加上杨忠的“十三”之说 。
原因就是因为杨坚在策划篡夺北周的统治权的时候遭到尉迟迥的反抗,而且由于“十二大将军”人数众多,比起“八柱国”来说好造假冒充,杨坚为了给杨忠贴金,提高杨家在北周政坛上的地位和威信,看着尉迟迥战败被杀、败者为寇,于是把尉迟迥踢了出来,让杨忠冒认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