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为何在一道密诏上写有两个皇子的名字?( 二 )
【道光皇帝为何在一道密诏上写有两个皇子的名字?】《清史稿》中就有两人在老师指导下的一次正面交锋的记载,说的是,有一年春天,道光帝带着皇子在南苑狩猎 。奕訢听从老师卓秉恬的建议,出色地发挥,打到许多猎物,道光帝很满意,觉得奕訢文治武功俱佳 。奕詝马上功夫远逊于奕訢,所以,他听从了老师杜受田的建议,绝不以己之短衬人之长,而是一箭未发,什么也没打 。道光帝不解,问奕詝为什么不狩猎?奕詝按照老师的嘱咐回应父亲,声称春季乃万物生长之际,他不忍心为了一己之私而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道光帝听后龙颜大悦,认为奕詝很仁义,颇有上古帝王之风 。还有一个故事描述得更直接:有一天,道光帝叫两位儿子来自己的寝宫训话 。奕訢先进寝宫,道光帝对奕訢说了一番话 。大意是这样:“我身体不好,可能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可国家又这么乱,你可有什么治理办法吗?”奕訢口才很好,道光帝说完之后,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治国方案,以向父亲表现自己的雄才大略 。道光帝听罢,也是大喜,觉得奕訢是个治国良才,有为君之道 。等奕訢退出去,道光帝又叫来奕詝,把问奕訢的话又重新问奕詝一遍 。没想到,道光帝话音刚落,奕詝扑倒在地,连连磕头,痛哭流涕 。道光帝问他怎么了,奕詝应道:“我只希望父亲长命百岁,从没想过父亲去世之后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 。”道光帝又感慨万千,认为奕詝很孝顺,有仁者之风 。所以,经过对两位皇子长时间的考察,道光帝基本认定皇四子奕詝既仁义又孝顺,皇六子奕訢则颇有雄才大略 。但最终花落谁家,却成了宫内宫外皆百般关注却不得其解的困惑 。
道光二十六年(1846)立秋的这天晚上,道光帝命贴身太监赶走养心殿内的闲散人员,伺候好笔墨,他决定书写立储密旨 。可是,道光帝徘徊在御案之前,迟迟不能下笔 。门口望风的太监颇有心计,用余光扫视道光帝,虽然道光帝具体写的是什么,他很难看清楚,但是,道光帝运笔的手他还是能看清的,太监清楚地看见道光帝写下了长长的一竖 。太监心里不禁一震,难道道光帝写的是奕訢的名字?4年后的1850年,即道光三十年的正月十四,69岁的道光帝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满朝文武大臣、近支宗亲都来到圆明园为道光帝送终 。弥留之际,道光帝命人当众宣读立储密旨:第一道密旨“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第二道密旨“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特谕”(注:第二道密旨是道光帝在生命垂危之际临时书写的) 。最终,皇四子奕詝胜出,第二年改元咸丰 。
尽管道光帝最终选择了皇四子奕詝,但他也创下了一个纪录——有清一代,在秘密立储的朱谕上,同时写下两个人的名字的,仅此一例 。从中不难看出,道光帝在确定皇位继承人时内心的煎熬与犹豫不决 。即便是狠下心来要确定皇四子奕詝为接班人,但依旧放不下皇六子奕訢,无奈之下,便把奕訢的名字也写进了密旨,而且还将奕訢的名字放在皇位继承人奕詝的前面,可见道光的良苦用心 。只是可惜,这样苦心思虑而得的继承人,最终辜负了道光帝的期盼 。作为早产儿的咸丰帝30岁刚过就驾崩了,而他留下的嫡子仅一人(即后来的同治皇帝),自他之后,清朝费尽心力创建的秘密建储制度名存实亡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