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的迁都之议 开封并不适合作为宋朝国都( 二 )
要保证四战之地的安全,只能以兵为险,所以驻守开封的禁军数量急剧膨胀 。那些已经习惯于享受安逸生活的大臣们,看到有重兵屯守京师或许会感到心安,而太祖则已清醒地认识到了军队庞大对国力的巨大消耗 。他提出迁都洛阳就是为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得到大臣们的理解,最终在赵光义“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的劝说下,不得不做出妥协 。
其实,对于这次迁都之议还有另一种猜想:御弟赵光义早有谋位的野心,一直在做着精心准备,他作了十几年开封府尹,在京城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势力 。不管太祖对此是不是有所觉察,迁都之议对赵光义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所以他当然要竭力反对 。而大臣们不过是受了他的鼓动,帮他制造氛围而已 。这样的分析“阴谋论”色彩过重,却并非没有道理,此后事态的发展,甚至包括太祖几个月后的诡异死亡,都可以作为怀疑赵光义的理由 。
在最终做出妥协时,太祖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此语在百年以后验证 。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着大宋十分之九的财力,却仍无力阻挡外敌的入侵 。开封终于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金军攻陷,北宋灭亡 。
当年,在从洛阳返京途中,行至巩县(即今巩义),太祖前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了祭奠 。在陵园神墙的角楼上,他怅然四顾,思叹良久后,抽出一支雕翎箭,张弓射向远野 。看着那支箭在远处无声落下,他长叹一声,告诉身边众臣:人生终须有归宿,今日箭落之处,就是我死后长眠之所 。说完,取出那个玩具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并为自己的陵墓命名永昌 。这就是传说中太祖永昌陵的来历 。
那支利箭脱弦之初可以射穿敌人的铠甲,而最终却免不了凄然无力的坠地,一代圣主的故事至此也即将落幕 。
推荐阅读
- 北宋青楼女聂胜琼 作为头牌的她谁敢娶?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谁打出了响彻三百年的耳光 你不知道的红楼梦
- 《清明上河图》竟然泄露了北宋军事机密?
- 鲁国干不过齐国?建国之初就有人预言
-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 北宋哲宗昭怀皇后简介 元符皇后刘皇后生平
- 元旦本指大年初一 何时改为一月一日
- 溥仪人生中两次离婚案 民国初年离婚热潮的巅峰
- 北宋亡国后靖康耻给亡国女留下什么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