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敌后侦察 侦查员在山上学野兽骗敌人( 二 )


途中,喝过的水壶会发出响声,于是商定,每次大家集中喝完一壶水,再喝另一壶,以减少响声 。到达让涌以南的一个村庄时,已是深夜2时许,正准备从村庄旁边摸过去,不料村里的四、五条狗又狂叫起来,敌哨兵闻声而出,用电筒四下乱照,侦察兵们立刻卧倒观察,待狗不叫时又行动,狗又狂叫,只好又卧倒 。就这样反复几次,敌哨兵麻痹了,他们才悄悄地从村旁竹林里穿了过去 。
第二天12时,正当他们不断把观察效果报告给指挥机关时,突然发现几个越南公安人员和地方武装人员在让涌西南侧的山头指指划划,对敌后侦察组所占的山头观察了半个多小时,随后退回让涌公安屯 。至16时,约有30多名越南公安人员占领了无名高地的四周山头,又在主要路口埋上地雷,并数人一组地在山的周围巡逻 。情况越来越紧急 。为了防止万一,18时,他们向指挥所发出告急信号,同时作好对策 。如果敌人攻上山来,就砸烂机器,销毁文件,与敌决一死战 。
到了晚上19时许,指挥员召集全体官兵布置了转移任务 。当时,转移有二条路线:一是往回走,向距敌后侦察组5公里左右的我军前沿步兵先头营靠拢;二是冒着危险继续前插,向预定的巴然西北无名高地前进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夺取战斗的胜利,决定继续前进,并确定通过敌人料想不到的西北面200米高的陡坡转移 。这条路很隐蔽,但很难爬 。行至半山腰,一个侦察兵踩塌了一块石头,滚至山脚下惊动了敌人 。机智的侦察员,马上学山上野兽的叫声,巧妙地骗过了敌人 。
下到沟底,为了迅速摆脱敌人,避开地雷区 。大家商议,决定巧装成让涌退下来的越军 。于是大家急忙换上越军服,大摇大摆地走向公路 。为了应付敌人问话,把懂得越语的民兵向导分别安排在队伍的前后 。急行军1公里后,发现有几个打着电筒的人从巴然村庄向他们走来,他们迅速隐蔽在一条沟里,避开了敌人 。
经过一夜的行军,于十八日凌晨五点钟开始攀登巴然西北的无名高地 。快至主峰时,遇到了一个50多厘米宽、40厘米高、200厘米长的石缝,它的右边是石壁,左边是悬崖 。整个石缝就象华山上的"老虎嘴",非常惊险,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悬崖 。就这样,身子贴着石壁,一点点地爬过去,爬了一个多小时,大家才安全通过了"老虎嘴",到达了主峰 。这时,大家已两天两夜没合眼,水壶空了,干粮咽不下,只好找点野果充饥 。同志们不顾连日的劳累,搜索山洞,伪装器材,展开侦察 。同时,根据山顶都是黑的特点,将雨衣反穿身上,伪装得象石头一样 。敌人始终没有发现他们,天亮后,他们观察到敌人正在他们昨天所在的山头上进行搜索 。事实证明这次转移是正确的 。
十八日天亮后,我军侦察兵对朔江南山之守敌进行了侦察 。朔江南山设有越军246团前进指挥所,并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固守,修建了规格化的堑壕,交通壕,"A"字形掩蔽部和"X"字形打防结合的工事,构成完整的火力防御工事体系 。工事坚固,堑壕象蜘蛛网一样 。我军只有拿下这个高地,才能全歼朔江的守敌,造成对高平的合围 。因此,他们进行分段仔细侦察 。侦察排长发现,在那瓦附近的稻田地里,有敌炮阵地 。经反复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虽有伪装,但工事设置较明显;虽有掩体,却无人活动,也未发现火炮发射的征候,因此判断很可能是敌人设置用来迷惑我军的假炮阵地或预备阵地 。他们认为:有假必有真,有预备的就有基本的 。于是就扩大了观察面,对草丛、树丛和村庄都不放过,进一步搜索侦察 。
终于发现在坂涯北侧有一个经过伪装的炮兵阵地,于是他们紧紧盯住,并用测距机、方向盘测定,在地图上定出了坐标 。十点多钟,精心伪装的敌火炮突然向平孟方向的我军射击 。敌炮刚一发射,他们马上把坐标报告给指挥所,该团三营立即一个连行4发急促射,摧毁了敌85加农炮一门,毙、伤敌各十余人,残敌将火炮扔下一门,拖着另两门仓惶逃走,接着侦察兵又指挥炮兵延伸射击,把逃敌全部炸飞 。
是日黄昏,他们发现从坂黄一线溃退下来的约二个连的越军中,有人拿着地图,正慌慌张张地与朔江南山守敌用信号联络 。侦察兵认为:这群溃军一旦与朔江南山守敌汇合,将增加我军步兵攻占朔江南山的困难 。于是,他们将白天已经决定了敌人可能通过的桥梁、路口等坐标报告指挥所,待这群敌人刚行至路口时,他们立刻指挥炮兵射击,首先一个三发急促射击,炸点离敌群中心差400米,修正后又行4发急促射,全部正中敌群 。这次射击,消耗炮弹82发,毙敌200余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