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继位后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 彻底征服朝鲜( 四 )


就这么叔侄三个人,领着八万八旗军,最后竟然攻克了平壤,吓得那个仁祖大王李倧带着老婆孩子跑到汉城附近的江华岛避难去了 。打下平壤之后,后金有攻下了黄州,朝鲜的国王就立刻派出使节,跟后阿敏谈条件 。最后哩哩啦啦的谈了能有一个多月,双方终于在平壤达成了最终的条约 。那个条约的具体内容我也不清楚,但应该包括以下这个几点 。
第一就是后金与朝鲜成为兄弟之国 。本来后金的意思是想让朝鲜称臣,但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后方不稳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没强迫到底,最终结成兄弟之国,并没有完全割断朝鲜与明朝的联系 。
第二就是朝鲜每年得向后金纳贡 。称臣能免,但纳贡就不能免了 。毕竟人家后金大老远的上这干嘛来了 。
第三点就是开通边贸互市 。
仗也打完了,条件也都满足了,大军该回撤了 。这里面就又有一个说法 。
有人认为,阿敏因为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而他爹舒尔哈奇以及两个哥哥都是被他伯父努尔哈赤害死的 。所以阿敏始终有二心,就想在朝鲜称王割据 。可是他的想法得不到底下人的支持,最后只能班师回朝 。还有一种说法是后来后金军队遭到了毛文龙的袭击,不得已才退出朝鲜 。对于这个说法,我又看了另一份专门介绍毛文龙的材料,毛文龙的确在阿敏回军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反击,并取得了胜利,但并不像第二种说法中说的那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况且,毛文龙也是在阿敏回师的路上进行的袭击,可见阿敏回师并不是因为毛文龙的袭击,而是在其发起袭击之前就做出了回师的决定 。
这便是皇太极第一次对朝鲜的征讨,虽然没有亲征,但毕竟是他的注意 。因为发生在丁卯年,朝鲜历史称之为“丁卯胡乱”应该说这一次对朝鲜的征讨,初衷是攻打朝鲜和活捉毛文龙 。但是后来逐渐发展为主要实施对朝鲜的武装入侵,进而放弃了攻打江东镇,活捉毛文龙的计划 。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入侵朝鲜和攻打铁山的过程中,后金军队应该杀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出于报复抢劫等动机的屠杀和孽杀 。在铁山,毛文龙家属三百七十余口被屠杀 。因为无法达成自己称王朝鲜的目的,阿敏心中愤怒异常,竟然纵兵掳掠三日,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 。毕竟这是发生在西元十七世纪的战争,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权与国际法的概念 。
三,皇太极第二次征讨朝鲜
应该说第一次征朝,后金取得了一些利益,但大部分的既定目标,并没有达成 。首先是毛文龙的武装游击区 。虽然攻破了铁山,杀了不少人,可是毛文龙还活着,并且皮岛等据点依旧还在,阿敏在回军的路上就曾遭到了他的袭击 。第二,后金前脚刚走,朝鲜方面就立刻给北京写检讨书,说什么兄弟也是万不得已,人家大兵压境,天朝也不管俺们,所以只能与后金媾和 。明朝方面也没好意思批评人家,还表示理解 。至于互市和进贡的事宜,朝鲜也是半推半就,老是找各种理由拖延破坏,总之,后金与朝鲜这兄弟关系还是不太融洽 。朝鲜与明朝的这个君臣关系依旧还在 。
可是让后金感到些许欣慰的是,两年之后,1629年,毛文龙被袁崇焕发矫诏给宰了,算是袁崇焕替后金除了心腹大患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朝鲜了 。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准备当皇帝 。那位说他不是一直是皇帝吗?不对,此前,皇太极只是后金的大汗,而不是大清国的皇帝 。皇太极在这一年搞了一些列的举动 。首先是把大金改成了大清,说什么明朝时火德,咱们大清是水德,以水灭火,成消防队了 。然后他又把女真改成了满洲,最后他又宣布自己是大清国的皇帝 。
朝鲜作为大清的兄弟之国,皇太极也派人去通知他们自己要做皇帝的消息,还顺便让朝鲜人帮着“劝进”这下朝鲜可不干了,因为朝鲜心目中的皇帝只有大明朝皇帝一个人,现在又冒出个大清国皇帝,这算这么回事 。另外一但说到有关皇帝的问题,就必然牵扯出君臣关系的问题 。朝鲜已经是明朝的藩属臣子了,现在又要改投清朝不成?此外,后金和朝鲜不是讲好了是兄弟关系吗,现在怎么又要改成君臣关系了?这个时候,朝鲜国王的气节又来了,拒见清国来使,不接清国的来书 。清国的使臣之后离开汉城,回国的途中还遭到了不明真相群众的围观,其中竟然还有小朋友向他们投掷砖头瓦块 。
这还不算,当年举行的皇太极的登基大典上,朝鲜派来的俩使节更有骨气,竟然不拜皇太极 。这一下就把皇太极给彻底惹火了 。皇太极说这是你们国王有意的恶心我,是不是?当年十二月,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二次征讨朝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