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 , 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 , 但是尽管如此 , 楚成王还是输了 , 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 。为什么晋国退避三舍 , 楚国却还是在城濮之战中战败了呢?
城濮之战在《孙子兵法》中有提到过 , 并且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 为什么这场战役这么重要呢 , 因为这场战役决定了晋文公的霸权地位 。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 , 楚军与晋军在城濮交战 , 这场战役发生在宋楚泓水之战以后 。如果说宋襄公是因为“仁义”而没有拦住楚军的攻势 , 那么晋文公却用自己的守信遏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 , 稳定了中原局势 , 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 是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 。
泓水之战时究其原由 , 我们可以发现楚国其实势力强大、兵强马壮 , 突破宋国的拦截之后一路北上 , 势如破竹 。原本宋国出手拦截楚国的北上也是因为晋秦两国内乱 , 但是重耳回国之后整顿内务 , 发展经济 , 提高军队实力 , 政权坐稳了之后便开始着手对外了 。晋国联络齐、秦以抗楚 。晋楚都想争夺霸权地位 , 争锋相对在所难免 。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楚成王此人的性格了 。城濮之战之前 , 楚成王角色双方实力对比出现一些变故 , 而且楚军根据地太远 , 战线被拉长 , 恐后方遭秦国偷袭 。但是楚军将领子玉不听王命 , 坚决不撤 。按说将领不听王命 , 楚成王不说大怒也会对试图阻止将领吧 。
但是楚成王没有 , 非但没有 , 反而抱着侥幸取胜的心理 , 给子玉补充了兵力 。但是要说楚成王有要一战的想法却也不尽然 , 他给将领补充的兵力十分少 。
这到底是要打还是不要打呢?
不管楚成王是怎么想的 , 子玉这头已经为了要与晋决战而找借口了 。子玉提出提出晋要曹、卫复国才解宋围的要求 , 晋文公便将计就计 , 私下答应了 , 但是要求曹、卫两国必须与楚断交 , 同时扣留了楚国使者 , 以此激怒了子玉 。
子玉果然中计 , 放弃围宋直指晋军 。这时候晋文公下令全军退避三舍 , 声称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所作的承诺 。这一举动 , 非但可以避开楚军的锋芒 , 还以十分光风霁月的形象拉拢了齐、秦的军队 。晋军这一退 , 子玉为人刚愎自用 , 自大的认为晋军是畏惧他们了 , 率军直上追到了城濮 。楚军孤军深入 , 遭到晋军猛攻 , 楚军右翼被击溃 , 子玉还不知后撤 , 晋军诱敌深入 , 楚军左翼被砍断 , 楚军大势已去 , 子玉这才慌忙收兵回楚 。
这一战打得十分惨烈 , 楚军大败 。而战后 , 晋文公则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 , 晋军直接打退楚国 , 要知道当时连齐宋都城都被楚军势力入侵 , 鲁、卫、郑、陈、蔡等小国都已投降了楚人 。城濮一战 , 楚军直接退出了中原 。中原各地回归到晋国的领导之中 , 之后晋国又会盟诸侯 , 成为由周天子承认的霸权之国 。
推荐阅读
- 采石之战是哪个朝代的?采石之战的简介及影响
- 大唐最悲壮的战争 睢阳之战6000人对抗13万
- 街亭之战简介 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会失败?
- 荥阳之战 曹操军事生涯中最惊险的的一仗
- 金积堡之战最后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
- 田单乐毅的交战 田单即墨之战简介
- 一楚国公主竟拖垮了强大的匈奴部落 真是个奇女子
- 楚国的一场家丑导致的悲剧 伍子胥出逃吴国
- 夷陵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介绍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且看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