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少帅” 发动西安事变 民国四大美男 张学良( 三 )


1932年日本策划的伪满洲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 。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
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 。但近
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 。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 。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 。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日记表明其迟至1931年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
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 。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 。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
【人称“少帅” 发动西安事变 民国四大美男 张学良】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
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 。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 。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 。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 。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 。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 。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要求 。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 。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 。
囚禁生活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 。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于是在1942年2月把张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 。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 。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 。张学良在台湾三地都过着软禁生活 。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后有情妇“赵四小姐” 。他后期信奉基督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 。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 。
恢复自由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 。李登辉执政后,1990年起,张学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