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 。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 。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 。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 。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阵亡,终年44岁 。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 。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0岁的灵甫进入小学 。后考入长安中学 。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 。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 。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 。于右任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贼军西北第一路总司令 。他的书法誉满天下,于是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 。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 。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一同谈古道今,指点江山 。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 。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 。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 。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采纳家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 。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 。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
血战日寇
张灵甫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不轨,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 。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 。但由于他书法出众,所以反而这段时间反而润笔颇多,南京街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 。但从此也看出张灵甫暴躁、多疑的性格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 。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 。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 。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 。
【你所不知道的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 。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 。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 。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 。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 。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 。”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 。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 。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 。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 。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 。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 。旅下辖团,实为师长 。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 。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 。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 。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 。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