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二 )


本文当然不是在附和赤壁战役有没有发生过 , 只是想说 , 赤壁火烧战船 , 对于曹操的损失究竟会有多大?就当时的水军来说 , 在东吴也不是主力部队 , 我们可以看一看 , 哪一个东吴将领是单纯的水军将领?当时的水军 , 最大的用处在于渡江、运兵和粮草等运输保障 , 真正要打仗 , 还是要攻城拔寨和列阵野战 。否则 , 整个三国时期 , 为什么就没有发生过一次能让人记住的大规模的水战?黄盖倒是献上了诈降计 , 并用火烧了曹操的战船 , 但黄盖只是用了几十条船 , 还有一说 , 点火用的只是十条小船 。曹操被烧的船是多少并没有记载 , 我们可以自问一下 , 曹操得到的荆州水军 , 总共会有多少条船?即便这样 , 还是因为风太大 , 燃烧的战船引着了岸上的营寨 , 曹操这才退军回到江北 。另外有来自曹操不一样的说法 , 说大部分战船是他自己烧的 。现在认为 , 曹操的兵力损失 , 主要在于瘟疫 , 这应该是可信的 。曹操退兵后 , 孙权留下周瑜攻江陵 , 自己率军攻合肥 。曹仁军队太少 , 无奈退兵 。当合肥告急时 , 曹操只能派张喜带着一千人前去增援 。即便这样 , 路上还有人又染上了瘟疫 。
在这种情况下 , 郭嘉能说服他什么?最多也就是提醒曹操注意黄盖的诈降计策 。当曹操大军大面积染上瘟疫 , 即便是没有赤壁战船被烧 , 他还能留在江南继续作战吗?其实 , 在战役过程中 , 有很多事情是曹操自己应该清楚的 。比如说 , 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气候环境下作战问题 , 特殊情况下冬季也有时会刮东南风 , 这是一个将军应该懂得的道理 , 曹操作为军事家 , 难道会不懂得?还有以少胜多 , 曹操当年官渡之战不就是这样取胜的吗?在具体战法上 , 不是曹操需要别人给他多少建议 , 而是他已经不是官渡当年那个谦虚谨慎的曹操 , 而是变的傲慢昏聩 , 目空一且了 。这时候的曹操身边 , 有没有一个郭嘉看不出多大差别 。回头说诈降问题 , 曹操也害怕这是诈降之计(恐汝诈耳) , 但他已经不可一世 , 认为对手只是一只蚂蚱 , 只要一挥手就能把对方拍死 。在这种情况下 , 东吴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聪明”之人 。这时候 , 即便郭嘉提醒曹操 , 因为曹操已经审查过了(密问之) , 也不会听郭嘉的 。不仅是曹操自己 , 整个曹操军中 , 都被这种骄傲情绪所笼罩 。黄盖来降 , “曹公军吏士皆引颈观望”(还有一说是“操军人皆出营立观”) 。不要说这是一支前来投降的军队 , 就是自己军队换防 , 也应该是持械列阵之后再进行吧?怎么这时候就没有一个裨将偏将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列阵?还有水上 , 虽然曹操军队“船舰首尾相接” , 但不可能所有船都连接在一起吧?如果有一个编队的船 , 或者是有几条交通联络船出来 , 指挥一下黄盖船队的停靠位置 , 也可以有点儿时间示警吧?这是一种全军性的松懈 , 诠释的正是“骄兵必败” , 并不是郭嘉一言可救 。
另一个问题就是瘟疫 。郭嘉是能够预见到瘟疫的发生还是能避免瘟疫的蔓延?古代由于战争的原因 , 医学相对发达的是治疗创伤 , 这就是同时代的“麻醉散”能够问世的原因吧 。而最无奈的就是瘟疫 , 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 染上它无例外的都会遭受灾祸 。《三国志》注引《傅子》当中有一段话 , 曹操在给荀彧信中说:“追惜奉孝 , 不能去心 。其人见时事兵事 , 过绝于人 。又人多畏病 , 南方有疫 , 常言‘吾往南方 , 则不生还’ 。然与共论计 , 云当先定荆 。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 , 必欲立功分 , 弃命定 。事人心乃尔 , 何得使人忘之!”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 “南方有瘟疫” , 是曹操和郭嘉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 。即便如此 , 郭嘉还是建议曹操先定荆州 。并且郭嘉知道自己往南方一定不会活着回来 , 但只要曹操决定了打荆州 , 他是一定会跟着去的 。也就是说 , 只要瘟疫不在赤壁战前发生 , 郭嘉就不会劝谏阻止曹操的军事行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