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战地记者评台儿庄战役 成为历史转折点
“苦战十六日,铁血布满阵地,碎尸遍陈街巷 。古寺墙上,弹痕累累;北城门下,火海茫茫 。终战之末,城野满疮……”
4月8日上午11时许,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西侧无名烈士墓前,一位老人苍凉悲壮的声音在广场回荡,这是台儿庄大战中牺牲的广西桂林籍飞行员何信之子何平在诵读祭文 。
一唱三叹,几度哽咽,白发苍苍的老人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
扬抗战精神,承先烈遗愿 。4月8日是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大战故地——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举行了主题为“英雄台儿庄”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先烈,告慰英灵,敬重生命,昭示未来,呼唤和平 。主要内容包含“英雄台儿庄·寻找大战英烈”活动、“英雄台儿庄”抗战主题雕塑国际大展、日军侵华罪证展、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图片实物展、台儿庄大战英烈祭奠仪式、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和中国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晚会 。
75年前,历时16天的台儿庄大战取得辉煌战果,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主力 。台儿庄战役严重挫伤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侵华的凶猛势头 。世界著名的战地采访人员罗伯特·卡帕1938年5月23日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刊文:“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报道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
4月8日上午10:30,在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墓前,群情肃穆,乐声哀哀 。当年参战将士后代及亲属,民革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民革山东省委、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代表,北京、上海、重庆、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自发前来的各界人士,以及台儿庄区的社会各界群众祭奠了大战英烈 。
【外国战地记者评台儿庄战役 成为历史转折点】“战地桃花,沂水皆赤,黄土变成血泥……”在纪念晚会现场,播放了时年105岁高龄的参战将士王景芳的专访短片,提起当年那场战役,老人依然激动不已 。
推荐阅读
- 秦兵马俑二号坑今将开始第二次发掘 或发现外国兵
- 隋朝最大规模面子工程 外国人来隋都吃饭免费
- 清廷为何不愿让外国使节常驻北京?
- 中国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 险些就颠覆元朝
- 外国男人睡了慈禧凤床 还刻上外语太后竟然没生气?
- 外国人怎样拼写中国地名 北京为什么是Peking
- 中国“四大发明”最早是外国人提出来的?
- 你有肌肉 我有神功 盘点“外国大力士被殴”史
-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说“清国报纸十分吝啬讲真话”
- 英国“卖拐” 清政府买的军舰竟变成外国水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