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凄惨 荷兰人占领台湾后对原住民的血腥杀戮( 二 )
为了把忽悠进行到底,每次开会,荷兰人都煞费苦心,届时荷兰驻台湾的所有高级长官都要参加,总督还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很高规格 。更会不辞辛苦,到高山族村落里深入群众,拉着老幼妇孺的手嘘寒问暖 。很亲民 。另外到会的各部落首领,还将得到由荷兰驻台湾总督亲自颁发的银冠权杖,确认其部落首领地位,很隆重 。
这么煞费苦心的会,自然不会只务虚,荷兰人也有务实的,每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催缴税款,宣传纳税光荣,逃税可耻,谁家欠了税的,要一一通报批评,外带恐吓威胁,说点再不交税就把你咋样之类的话 。顺便也要显摆一下,会议期间士兵荷枪实弹环列,领导视察的时候威风凛凛的跟在后面,以展示荷兰帝国的强大 。最后总结会议中心思想,大体都是荷兰至高无上,效忠荷兰光荣啥的,每年也都不带重样的 。
饶是荷兰人煞费苦心如此,可日久天长,该“忽悠大会”的尴尬事始终不断,比如有一次举行的基隆地区的大会,会议还没开,负责传达领导精神的翻译官就让人宰了,语言不通可是麻烦事,可荷兰人真能凑合,领导照常讲话,观众照常听,两边闹了个云山雾罩 。更有好几次召开的南方集会,会议开了没一半,就有高山族同胞试图暗杀荷兰长官,虽说最后未遂被逮,但煞费心机的大会也给搅了 。最早的时候,台湾总督去开会,还都是穿便装,带两个卫兵在身边,到后来,都要穿厚厚的铁甲,身边站一排卫兵 。最让荷兰人尴尬的是,第一届地方集会的时候,到会的部落有二百多家,覆盖高山族人口高达六万,仅仅是十年后的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荷兰人控制下的高山族部落就锐减到了一百六十家,人口四万人 。“锐减”的原因,一是常年的反抗,造成许多地处偏僻的部落逐渐脱离了荷兰人控制,二却是荷兰人对高山族同胞一次次残暴的大屠杀 。煞费苦心的“忽悠大会”背后,是荷兰人残暴的殖民统治 。
对高山族人,荷兰人“翻脸”比较快,而对台湾岛上屯垦的汉族人,荷兰人“翻脸”的速度却比较慢,毕竟荷兰人欺软怕硬,汉人更不像高山族原住民那样好欺负,荷兰人修筑的赤坎,热兰遮等城池,也都有专门供中国人居住的华人区 。经济关系一直密切 。
按照荷兰殖民者当时的统计,当时平均每年往返于两岸之间的船只,多达一千多艘,在两岸之间往返的汉族移民,总数也超过万人 。在当时的沿海老百姓看来,去台湾垦荒,就跟农民进县城打工一样,分分钟的事情 。到了明朝灭亡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后,无休止的战火,更让大量沿海百姓抛家舍业,远奔台湾,在明清之交的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当时荷兰台湾总督欧沃德估算,台湾垦荒汉人的总数已经超过了两万,两岸汉族百姓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在这时期开始成形 。
【太凄惨 荷兰人占领台湾后对原住民的血腥杀戮】大量沿海汉民的进入,对台湾岛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明朝崇祯六年(1633年)的时候,内地来台的垦荒汉人,就把甘蔗带到了台湾,这个后来成为台湾支柱产业的农作物,从此开始在宝岛生根 。更重要的影响就是牛耕的推广,到了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时候,整个台湾岛的耕牛总数已经超过了一千头,大部分都是垦荒百姓用船从内地运来 。晚明时期的台湾农业,以水稻和蔗糖为主,辅以烟草,大麻,生姜,棉花等经济作物 。耕地的总田亩数也滚雪球般上升,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夜的1660年,台湾的耕地总量,已经超过了一万三千公顷 。昔日的蛮荒不毛之地,而今已是良田万倾,欣欣向荣的世界 。
推荐阅读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太史慈的儿子叫什么?太史慈的儿子是做什么的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揭秘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
- 后宫秘史 皇帝妃子的房事为何需太监帮忙
- 孙权长子孙登为何英年早逝?太子孙登怎么死的
- 1900年慈禧西逃山西 曾因吃得不爽逼死县太爷
- 清朝唯一的一例太监干政 寇连才是什么样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