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有一位抗清猛将仍在抵制清军他是谁?( 二 )


不过,刘文秀率领的北路大军由于轻敌,遭受吴三桂率军重创,孙可望乘机削其爵位,并将其部队拆散,引起许多将士的不满;眼看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孙可望更是嫉妒不已,他阴谋将李定国诱杀,后来诡计被揭露后,他开始与李定国撕破脸皮,亲自率军攻打 。不忍自相残杀的李定国率部自湖南向广西转移 。孙可望率军则紧追不舍 。
孙、李内讧的消息被清廷获悉,贝勒屯齐率领大军再入湖南,清军在宝庆(湖南邵阳)与孙可望军遭遇,骄傲轻敌的孙可望军被杀的大败,他率亲随狼狈逃窜 。
湖南大部地区重新落入清廷手中;平南王尚可喜也乘机占领了梧州和桂林等地 。李定国等人浴血血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被孙可望这种为了权势、自相残杀的愚蠢举动一朝葬送,可悲可叹!
此后,李定国开始在两广转战,由于清廷重兵云集,虽然屡有胜绩,但是没有改变不利的局势,公元1654年初,鲁王政权下的张名振率水师攻入长江,进逼镇江;郑成功也率大军攻打崇明,沿海一带危急,清廷放松了对李定国的包围 。
李定国乘势跳出包围圈,率军东征,一路连战连捷,得到了沿途义军的大力响应,很快两广大部分地区又为南明所控制 。此时李定国准备联合郑成功攻打广州,以两广为基地,乘势北伐,直到统一中国 。
他率领大军很快抵达了广州的门户新会,在经过炮击、掘地道、强攻等一系列尝试后,均未能攻入城内 。清廷很快调集十万大军来援,久攻不下的明军又爆发了瘟疫,骁勇彪悍的八旗铁骑更是直接将李定国一直视作利器的战象冲垮,一番激烈交锋后,明军大败 。新会城下尸横遍野,多数是明军的士兵 。
此时的郑成功正准备与清廷议和,因此没有响应李定国的军事行动,致使其孤军难鸣,退守南宁后,李定国收拢残军,仅剩六千人 。
逐渐骄纵的孙可望大权独揽,全然不将永历帝放在眼中,难以忍受其骄横跋扈,永历帝秘密派人联络李定国,望他能够率军来护驾 。
接到密诏的李定国气愤不已,当即表示要出兵勤王护驾,不料消息走漏为孙获悉,他立刻大开杀戒,将吴贞毓等十八名大臣全部处死,史称“十八先生血案 。”为了阻止李定国军,他不断增兵防守各个关隘 。
【崇祯死后有一位抗清猛将仍在抵制清军他是谁?】不甘受辱的永历帝再次秘密向李定国送去血诏,邀其前来相救,接到血诏的李定国眼见君王受辱,痛哭不已,当即对天盟誓要铲除奸逆,恢复明室河山 。此时清廷负责经略西南的大学士洪承畴采取“两粤合剿”的策略,大大的压缩了李定国的生存空间;事不宜迟,他立即率军向贵州进发,途径田州(今广西田阳)时,由于孙部不愿意自相残杀,因此纷纷弃城逃走 。
此时率军驻守贵阳的孙可望为了不让李定国接走永历帝,命令白文选将永历帝从安龙向贵阳转移,白文选早就不满于内讧,因此不断以各种借口拖延,终于,公元1655年,孙可望率军抵达安龙所(后改名安龙府),君臣相见,抱头痛哭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朝廷迁入云南 。
在驻守云南的大将刘文秀、王尚礼、贺九仪等人的策应下,李定国护卫永历帝成功抵达昆明,刘文秀私下对李定国道:“我们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但是就算将其诛杀,难保不会出现曹操那样的人” 。以此对李定国的忠心提出质疑,李定国当即对天盟誓:“此生忠于大明,绝无二心,若违背誓言,天诛地灭 。”刘文秀为其忠心所感,自此两人连为一体 。
永历帝不久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 。军政大事悉数委于李定国等人 。掌握大权的李定国丝毫不改对永历帝的忠心和尊重 。
为了恢复明室的中兴大业,李定国多次派人携永历帝的诏书去与孙可望和解,可惜已经被仇恨和权欲冲昏了头脑的孙可望毫不理会 。不久,更是决定亲率十万大军攻打云南,企图夺回永历帝 。
仅有三万兵力的李定国无奈之下,决定收缩防守,孙可望大军长驱直入,很快打到了曲靖附近的交水河畔 。孙军此时刚渡河到一半,突然,早就对孙可望非常的不满的白文选、马唯兴等人临阵倒戈,汇合对岸的李定国军队掉头杀向本方军队,孙可望军立时大溃,许多士兵纷纷跪在地上,高声疾呼:“拥戴晋王!”穷途末路之下,孙可望仅率数十骑兵狼狈逃走 。
不甘于失败的孙可望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企图借兵复仇 。更为严重的是他将南明的军情虚实等汇报给了清廷,使得此后清廷的出兵计划有了非常强的针对性 。此人醉心于自己的私欲和权力,多次将民族大义置之不理,一再的破坏抗清的局面,对于南明来说,实乃最大的罪人 。不过其下场也很凄惨,清廷一开始封他为“义王”,后来局势逐渐稳定后,利用一次围猎的机会,将其射杀,结束了他极其不光彩和罪恶的一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