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 二战后一场改变固有模式的夺岛战争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 。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远程突袭、封锁登陆及岛屿攻防等多种作战样式的现代化海战 。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沿海的大陆架内,距阿根廷只有六百公里,而离英国则远达一万三千公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阿根廷军政府总统的加尔铁里不相信英国人会横跨一万多公里的大西洋,远征马岛来对付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 。他觉得即使出战,对方取胜的希望也在“百分之一以下” 。
促使加尔铁里产生这种想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 。英国是美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而阿根廷则是它在南美最好的朋友,是拉美抵制共产主义进攻的急先锋 。
加尔铁里不止一次地说,“我是美国人养大的孩子 。”他之所以能登上总统的宝座,完全是由于美国的支持 。但他显然低估了马岛对于英国的重要性 。
马岛素有 “南大西洋门户”之称 。“那是整个太平洋的钥匙 。”二百年前的一位英国海军大臣这样说道,“是全部海外领土的港口和钥匙 。”它扼大西洋和太平洋航道要冲,与南极大陆遥遥相对 。一旦巴拿马运河关闭,它将是保证两洋航线的重要基地 。这个群岛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于那位海军大臣常在睡梦中呼唤它的名字 。
这么重要的岛屿,自从被英国海员约翰·戴维斯1592年发现以后,许多国家的国旗都曾在该岛上飘扬过:法国的、英国的、西班牙的、阿根廷的 。而1833年,这个岛还是落在了强大的英国人手里 。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此岛为英国人所发现,应当永远属于英国 。
【马岛战争 二战后一场改变固有模式的夺岛战争】而关于马岛主权的争执,使阿根廷人感觉蒙受了羞辱:这是自己家门口的领土啊 。
于是,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在得知英国最后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退役后,料英国再无远程征战能力,出兵双方争议的马岛,活捉英国总督,加尔铁里向世界宣布收复马岛主权 。消息传到国内,阿根廷沸腾了 。伴随着雄壮的军乐,电台一遍又一遍地播诵加尔铁里签发的公报 。
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她马上宣布立即与阿根廷断交,同时组成战时内阁,派出特遣舰队远征马岛 。
4月3日,也就是马岛被占领的第二天,英国的一架搭载卫星通讯设备的运输机就飞抵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基地,此后该基地就是这场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前进中转基地 。同时在大西洋上巡航的4艘英国核潜艇也开始全速驶向马岛 。
英军的快速出动能力让世人震惊 。仅用3天时间,没有了大型航空母舰的英国皇家海军,靠两艘小型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组成特混舰队,从朴茨茅斯启航 。同时正在直布罗陀参加北约演习的英军舰艇多艘军舰也驶往战区,这两支编队将在大西洋会合,共有21艘作战舰艇、20架海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 。这两支编队组成了特混舰队的第一梯队 。
4月7日,英国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的范围为“海上禁区”,凡进入该区域的阿军舰艇和辅助舰只都将遭受攻击 。4月12日,英军潜艇在到达战区后开始实施封锁 。4月15日,英军猎迷式巡逻机抵达战区,开始巡逻 。4月22日,英军舰队的先头部队就抵达了战区 。4月28日,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水域并展开 。4月30日,英军飞机也加入到对马岛地区的封锁 。至此,仅用27天英军就完成了对隔着半个地球、远在万里之外的马岛的海空封锁部署 。
英军也展现了强大的运输和后勤能力 。他们先是在距离马岛约5600公里的阿森松岛上建立了大型中转基地,大量物资先运送到该岛,然后转运至战区 。再在距离马岛约130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4月26日英军夺取该岛)上建立前进补给基地 。这里在阿根廷飞机的作战航程之外,舰队可以在这里安心进行补给 。
英军的空中加油同样居功至伟,在近600次的加油中,只有6次失败 。空中加油大大拓展了英军作战飞机的航程 。
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到达马岛以东海域 。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 。自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式轰炸机对阿方2个机场实施破坏性轰炸,同时英军还利用舰炮轰击港岸设施,袭击阿方舰船,切断马岛东西两大岛之间的联系,实施海峡封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