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经营十数年的旅顺口为何“乃不能一日守”?( 二 )
清军布局上的失误反映了清军将领整体素质的低下 。对近代化战争一无所知,颟顸、糊涂,是当时清军将领的基本特征,旅顺将领也不例外 。布局上的失误大大加速了清军的失败 。
多数将领贪生怕死
从军官素质上看,多数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也大大加速了旅顺口清军的失败 。
当旅顺口保卫战打响不久,卫汝成、赵怀业、黄仕林等人就率先逃跑,使防守在白玉山、黄金山一带的清军因无人指挥,不战自溃,结果不但动摇了军心,而且也大大加速了清军的失败 。张光前虽没有逃跑(如果日军进攻旅顺口的同时进攻张光前防区,张光前还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就很难讲了),但他没有分兵援助其他炮台,同样也加速了旅顺之战清军的失败 。
弹药质量太差
从弹药质量上看,质量太差 。
据《日清陆战史》记载:旅顺口保卫战打响后,馒头山、黄金山海岸炮台所发射的炮弹,“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伤极少,之所以如此,无他,海岸诸炮台所发射敌之大口径炮弹,其弹中大半填装以大豆或泥沙故也 。”龟井兹明在日记里记载说:日军进攻椅子山时,清军“亦拼命还击 。从松树山炮台也频频开炮援助,黄金山炮台也掉转炮口狙击我军 。然而敌军炮弹虽为12、15、24厘米的巨型弹,但一个也不是霰弹,落在地上也不会爆炸,多是空弹掠空而过 。反之,我军精良的山炮,特别是野炮发射的炮弹,都在敌阵上开花,全都命中,恰如雷电之闪,流星之陨 。”
敌我战斗力悬殊
从军队战斗力上看,敌我力量相差悬殊 。
如单从人数上看,清军兵力稍优于日军,但从战斗能力上看,相差悬殊,不成比例 。日军1万余人不但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而且个人整体素质(如年龄、士气)也远比清军要高得多 。清军1.4万人中老兵仅有3000余人,临时招募的新兵多达1.1万余人 。不要说新兵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许多人没有见过枪炮,“未得空操过一日”),老兵也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故旅顺清军是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 。这样的军队没有战斗力,一触即溃,用这样的军队防守旅顺不溃败是不可能的,不速溃败也是不可能的 。
其他原因
此外,其他一些原因,如清军将领不善于指挥、清军机动部队没有发挥作用及各炮台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合等,无疑也都是旅顺口保卫战清军迅速失败的重要原因 。
自10月30日至11月19日,李鸿章、盛宣怀多次致电旅顺守将 。要旅顺守将做到:第一,做好“选锋”,即挑选敢死队,主动向登陆日军发起进攻;第二,在南关岭至土城子一带想办法阻击日军;第三,如旅顺不守,清军应在退出旅顺前将“炮闩、炮子抛沉海内,免为敌用” 。但旅顺守将几乎都没有做到(后徐邦道等人曾在土城子阻击过日军),在生死关键时刻,李鸿章指挥不动自己的军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旅顺失守了 。
北洋营务处总办龚照玙为人“贪鄙庸劣,不足当方面,颇失人望”,因此很难担起激励、联络旅顺诸军重任 。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早在11月6日,即金州失守当天晚间,龚照玙不向上级请示,不与诸将商议,就擅自以“商运粮米”为名,乘鱼雷艇先至烟台,后至天津 。李鸿章饬龚照玙“即日回防,激励诸将,同心固守” 。龚照玙虽返回旅顺,但由于他“不能联络诸军,同心固守”,并造成很坏影响,结果“船坞局逃匿殆尽 。市无买卖 。水旱雷学生亦均逃走 。军械局自委员以下,迄无下落” 。“西岸有一处看守施放旱雷六品军功队长张启林,因将电箱损坏,畏罪带水勇四名逃去 。”旅顺驻军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
时旅顺共有7名统领,即总兵姜桂题、张光前、黄仕林、程允和、卫汝贵、赵怀业、徐邦道 。7统领不相统属,难以御敌 。于是张光前便与其余几位统领相议,公推姜桂题为统帅 。但姜桂题才本中庸,又不识字,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分兵把守和向清廷索要救兵 。11月18日,就在驻守旅顺清军各统领还在向清廷索要救兵之际,旅顺口保卫战已经打响了 。
甲午战争爆发后,驻守旅顺陆路各炮台的四川提督宋庆的9营1哨毅军被陆续调往鸭绿江防线 。有学者认为:“宋庆驻守旅顺12年,为巩固渤海防务竭心尽力,当时被称为‘诸军之冠’,深得人心 。得知他将离开驻地,旅顺、金州、大连湾‘民心惶惶’” 。“设使李鸿章仍让他守御旅顺,统帅各军,以他的威望,加上地利人和,旅顺之防御战绝不会打得那样糟糕,或许有另一种情况出现,亦未可知 。”这个观点无疑是对的,但李鸿章兵不敷出,捉襟见肘,旅顺之失亦应是早晚之事 。
推荐阅读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谁打出了响彻三百年的耳光 你不知道的红楼梦
-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 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 给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契机
- 细数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 从孙子到霸主之路
- 元朝末年的朱文正简介 朱文正是怎么死的
- 传说中比乾隆香妃还早千年的唐朝时期香妃
- 赤壁之战后被冤枉千年的三国名士是何人
- 神医华佗早年的经历是怎样的?华佗生平简介
- 长城千年的不倒之谜 竟是靠糯米建立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