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坑长平古战场 每逢下雨就会发现人骨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赵国45万军队在长平全军覆没——他们仅有数万人死于秦军战阵,更多的人是在投降后被砍头、活埋、枪挑、弓箭射杀……至今,这里依旧被视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人们经常会在古战场内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人骨;明代诗人于达真曾在此地骷髅山下赋诗一首,写出了李隆基、白居易、陈子昂、朱元璋等人巡游此地后的心声:“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 。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这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血腥故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具有统一列国的实力 。秦国在关中地区经过商鞅变法后,已日益强盛,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军力也盛极一时 。两国开战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元前261年,秦国大举攻韩,在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后,秦军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 。孤悬于外的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军民,在上党太守冯亭的带领下投靠赵国,赵国欣然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 。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矛盾全面激化 。秦王乘机出兵攻赵,赵军在大将廉颇的率领下,在长平一线扼险而守,摆开阵势期待与秦军决战……
当时的长平古战场,就是现在的山西高平市 。从军事地理视角来看,此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平的地理位置,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战略屏障,无论秦国从河东道进攻,还是从南路的太行道进攻,长平都是其军队的必经之路 。只要长平不失,秦就不能接近赵都邯郸……
廉颇的三道防线与计谋
从长平的地形来看,当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境内山峦绵亘,丹河从境内纵贯而过,又有五大支流呈网状遍布全境 。其地理环境在战争中极具价值——不仅守军在山地作战中有险可凭,在西、北方面又有高平关(今高平、沁水界),长平关(今高平、长子界)、故关(今高平、长治界)等诸多要塞可以防守;当年廉颇进驻长平,可见是一位谙熟军事的战略家的精准选择 。
山西多山,古来交通运输、军队行军容易受地形条件制约,廉颇充分利用了长平的地理优势,依次在这里构筑三道防线:即空仓岭防线、丹河防线和百里石长城防线——其中,空仓岭防线南北长达40公里,与高平古寨和秦城三者呈椅角之势,构成防卫集群;丹河防线东南长达亦40公里,并拥有高平关和韩王山两大制高点,登高而望,可使整个战场敌我态势了如指掌;而百里石长城防线西起丹朱岭,逶迤向东经南公山至羊头山,再经金泉山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因沿山亘岭而构筑有简易的石长城而得名,它担当起了邯郸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线 。
就这样,在公元前262年春夏间,长平之战打响,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秦军主将王龁率领秦军于沁河沿线突击 。初战,秦军锐不可当,一举便攻破了空仓岭,赵军企图作出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结果没有成功,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数日后完全陷落 。
但秦军的进攻,并没有让廉颇失去信心,相反,廉颇在初战失利后,反而摸透了秦军的底细,他明白不可与其正面硬拼,于是,这位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将领,没有再出击收复空仓岭,而是选择撤回丹河东岸,以河险为依托,固守第二道防线的有利地形,以不变应万变 。
【万人坑长平古战场 每逢下雨就会发现人骨】关于这场相持战,被后人用一个叫作“旷日持久”的成语来形容,在《史记》中是这样形容的:“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的记载 。双方这一僵持,竟然耗费了长达3年时间,实力强大而急于求战的秦军主将王龁一筹莫展,却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 。再加上秦军远道而来,补给维艰,又被冠上好战嗜杀之名,当地居民见了秦军就跑,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源源而来,更有上党吏民全力支持与合作,很快,优势倒向了赵军……
“纸上谈兵”导致的惨败
不过,秦王与他的谋士们终究棋高一着,最终,他们运用谋略打开了缺口,为后来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
他们先向各国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失去援兵的赵国陷入了被动孤立的局面 。再者,他们采用了一次绝妙的离间计,挑拔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廉颇固守防御,是出于投降秦军的目的,秦军最害怕赵国的赵括为将军——中计的赵王竟因此撤换下廉颇,并不顾谋臣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帅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日本明治天皇的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明治天皇?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宋高宗赵构宪圣慈烈皇后简介 宋高宗吴皇后生平
- 车丞相车千秋生平简介 车千秋是怎么死的
- 平阳公主与大将军卫青结合 真的是政治联姻?
-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凤儿上官小妹生平简介
- 后凉第二位君主吕绍生平简介 吕绍是怎么死的
- 曾经的‘陇南5国’ 平级的陇南曾也有独立政权
- 齐庄公吕光怎么死的?齐庄公的人物生平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