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支乐队全力改编经典,可依旧超越不了
滚石唱片40周年之际,做了一个音乐企划——滚石撞乐队。
他们邀请了国内40支乐队重启经典之声。
落日飞车、虎啸春、火星电台、康士坦的变化球、DecaJoins…
这些新声乐队改编滚石经典。
李宗盛、伍佰、周华健、莫文蔚、杨乃文…
唤醒听众青春回忆的同时,也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
从12月出至今,已发行29首改编曲。

文章插图
《朋友》、《忽然之间》、《成全》、《恋曲1980》…
有惊喜,也有失望。
毕竟是华语经典,改编起来并不容易。
对于熟悉的音乐作品,听众要求自然也会更高。
针对一些改编,大家也给出了评价。
“改得很好,下次不要改了求求了。”
“感觉他们有能力改得更好,这首像是半成品。”
“今天的滚石撞乐队里最好听的!”
从整个风评来看,大家褒贬不一。
至少我听完释出的29首作品后,没有再次聆听的欲望。
不是说作品有多差,而是没有足够的亮点。
这次企划没有给我足够的理由去聆听他们。

文章插图
如果打“情怀”二字,我干嘛不直接听原版呢?
如果打重塑经典的旗号,那还差点意思。
说实话,改编经典就像一把双刃剑。
它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流量。
即便大家不认识改编者,也会冲着歌曲本身去聆听,观众的期待值会在聆听前被拉满。
它所带来的坏处就是,听众更挑剔。
由于大众对经典作品早已烂熟于心,而且有自己的专属情怀。
音乐人改多了,会破坏原曲在听众心目中的青春形象;改少了,音乐人个性就无法彰显。
两边权衡过后,很多音乐人会选择大改,否则重塑经典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但对于有情怀的听众而言,一时就很难接受。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经典难以超越”的原因所在。
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改编者不够好,而是经典的地位太高。
说了这么多,这次“滚石撞摇滚”到底重塑了哪些经典?
刘若英的《成全》算是90后的青春记忆。
它是在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发行的作品。
不过关于这首歌,市面上有两个版本深入人心。
如果说刘若英唱的是治愈和释怀,那林宥嘉更多的是遗憾和不甘。
这一次担任改编的乐队是Nocturnes曳取。
去年在采访中发现,这是一支在冲突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寻找矛盾的乐队。

文章插图
他们音乐注重氛围感,有一种虚无缥缈,身处外太空的漂浮感。
曳取赋予了《成全》一种空间感,编曲很有个人色彩,但我却没有听完的冲动。
因为这首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在于它内在的情感表达。
一对恋人在爱情中的感悟,那种刻骨铭心触及很多人的内心。
他们的改编没有把重心放在情感表达,而是外在的包装,所以在聆听过程中更多是一种听感的享受,而非心灵深处的洗礼。
对于那些一情感表达为核心的作品,改编还是不能偏离,否则听完内心毫无波澜。
“滚石撞乐队”系列,自然会有很多以情感表达为主的经典。
《痴心绝对》、《忽然之间》《爱错》、《伤痕》…
由于每个乐队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最终呈现的效果与原版相差较远,比如问题总部改编的《伤痕》。
这是一支以爵士和R&B;为底色的乐队,作品整体比较慵懒。

文章插图
从原版的调性来看,他们改编的风格倒也符合。
编曲没有使用音色太重的乐器,整体的设计都比较Chill。
特别是主唱的咬字,很有特点。
她每一个字都是含着演唱,不追求字正腔圆,有一种午后慵懒感。
不管是编曲还是演唱,其实都是舒适的,但还是那句话,缺少情感触动,表达相对比较外化。
个性确实不缺,但改编后的版本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不过最令人无语的还是《痴心绝对》。
这首经典由陈零九改编。
说句实话,改了等于没改。
听完他的翻唱,我没有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闪光的乐队》DEMO分享会,王靖雯治愈感爆棚,引起无数社畜共鸣
- 《闪光的乐队》杨坤耿直发言:音乐不能量产,作品和产品有区别
- 春晚“气氛王”,是年龄加起来356岁的温拿乐队
- 新华全媒+|组乐队上地方春晚 “双减”后的寒假别样精彩
- 网传《闪光的乐队》五公分组,乐队成员完全打散,周洁琼更换队友
- 浙江卫视春晚嘉宾官宣,清一色闪光乐队嘉宾,语言类节目完全放弃
- 综艺《闪光的乐队》让人记忆深刻的宝藏歌手
- 节目录到半,央视奥运抢着要人,《闪光的乐队》给浙江卫视涨脸了
- 《闪光的乐队》不emo的主题赛,3人太惊艳,2支乐队善于利用规则
- 《闪光的乐队》四公上半场:唐汉霄组再拿第一,张碧晨组输在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