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后一个全能物理学家:毒舌至极,还敢给牛顿、爱因斯坦打分( 二 )



旁人都朗道质疑这位大物理学家的举动感到震惊 。 而爱因斯坦听完却对着黑板思索片刻 , 然后回过神来神色郑重的宣布:\"他说得完全正确 。 诸位可以把我今天讲的完全忘掉 。 \"
除此之外 , 朗道还敢给牛顿、爱因斯坦打分 , 他将每一位物理学家的贡献通过打分的形式表现出来 。 按照他的标准进行分析 , 牛顿得分0级领先于其他物理学家 。 爱因斯坦则为0.5级 , 玻尔与费曼则皆为1级 。
直言不讳是极为困难的事 , 朗道却做到了 , 他看似不知天高地厚、毒舌至极 , 却对学术十分尊重 。 在丹麦访学的途中 , 朗道结识了人生中最为敬重的人——玻尔 。
玻尔与朗道一见如故 , 并对\"哥本哈根\"精神十分感兴趣 , 虽然与玻尔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个月 , 但朗道与玻尔结为知己 , 并承认玻尔是他人生中唯一一个老师 。

于世人眼中 , 朗道就是这般的可爱可恨之人 。 于错误 , 他会不留情面的指出 , 并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断的去验证 。 于他所尊敬的真理与前辈 , 他却是恭敬与诚恳谦虚的 。
一个人的个性应如岩石一样坚固 , 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个性之上 。 朗道为人就是如此 , 他直率坦荡 , 有自我标准与判断 , 将真理国家和他尊敬的老师列为重中之重 , 怀揣着热情不懈的追求理想与真理 。
一腔热血效力祖国1931年的春天 , 朗道决定回国来展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 有人提醒他苏联如今局势紧张 , 不要回国 , 但朗道还是一心想着自己的故土 , 临行前 , 他对好友说\"身为一名苏联人 , 我必须要回去为我的国家工作 。 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 , 或许也是我们之间永久的离别 , 除非你来访问我们 。 \"
从1932 年起 , 朗道在哈尔科夫的乌克兰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 , 凭借他的才能担任了理论物理部的主任 。 1934 年 , 朗道荣获了博士学位 。 1935年朗道担任起了哈尔科夫大学教授 。 1937年 , 朗道选择离开哈尔科夫 , 受邀去莫斯科物理问题研究所主持物理方面的内容 , 直至他病逝 。

后因苏联的政治原因 , 朗道横遭冤狱 , 在狱中度过了凄苦的几年生活 , 直至1940年才得以释放 。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 , 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
朗道的经历令人唏嘘 , 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天地可鉴 , 受此冤狱后 , 朗德挺了过来 , 没有计较得失 , 反而将一颗心全部的扑在了他所追寻的真理与事业中 , 乐此不疲 。
巨星的陨落朗道传奇人生在1968年戛然而止 。 在科学研究盛夏的时期 , 一场车祸结束了朗道的研究生涯 。 1962年1月7日晨 , 朗道在去研究所的途中遭遇车祸 , 浑身多处受伤 , 在这场车祸中 , 朗道断了11根肋骨 , 头骨骨折 。
在诸多医生的医治下 , 朗道保住了性命 , 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 这让他大失所望 , 也失去了信心 , 再也没能做物理研究 。 那场车祸似乎一点点带走了朗道的生气 , 在病痛与后遗症的折磨之下 , 朗道维持了6年的生命 , 1968年4月1日 , 朗道于莫斯科逝世 , 享年60岁 。

朗道的一生都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 , 他对物理界的贡献数不胜数 , 后人将他的诸多成就归论为\"朗德十诫\" 。
朗道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 , 他看似狂妄傲慢 , 却也是谦虚谨慎的 , 在朗道的心中 , 国家与他所热爱的物理事业是同等的地位 。 他们如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与雨露 , 亦是他内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净土 。
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 。 朗道的一生都未曾停止追求真理的步伐 , 无论何种环境下 , 他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真我 , 坚守着自己所追寻的方向 。

三毛曾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 , 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 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 \"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 当自己选择了追寻星星的那条路时 , 从来不问那条路有多远 。 有时于众人而言 , 精神食粮才是最可贵的 。
正在奋力奔跑的人们 , 请偶尔停下脚步 , 让心灵追逐上躯体 , 问问内心深处真正需要追寻的方向 , 从此便奔赴山海 , 无问东西 。
【世界最后一个全能物理学家:毒舌至极,还敢给牛顿、爱因斯坦打分】转自刘白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