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的发展趋势 大家对丁克族的不同看法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传宗接代 , 但也有很多人会选择不要生孩子 , 为什么丁克会不要孩子?为什么有些人已经有了孩子仍然希望自己没有孩子?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的想法 。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想法 ,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丁克家庭有何看法!
对丁克家族的看法
丁克的意思是双收入、无孩子 , 丁克家族也就是指那些夫妻双方都有很好的职业 , 具有生育能力但是选择不生育的家庭 。社会上对丁克家族的看法各有不同 , 有支持 , 也有反对 。
有人支持丁克家族 , 是因为考虑到如今社会抚养孩子的压力 , 以及孩子的到来会彻底改变夫妻二人世界的格局 , 如果没有孩子 , 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享受生活 , 何况如今的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健全 , 养老不一定要靠孩子 。反对丁克家族的也大有人在 , 他们认为生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孩子是上天赠予的最好的礼物 , 享受天伦之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 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
选择成为丁克家族的理由有很多 , 有人是因为不愿意让孩子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 有人是觉得难以承担孩子所带来的责任和义务 , 也有人是天生就不喜欢孩子 , 因此 , 不管你对丁克家族的看法是怎样的 , 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
对丁克家庭的浅析
——现代化后婚姻家庭的新趋势
文章摘要:随着社会的改革以及现代化浪潮趋势的不断推动 , 人们的思想观念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克一族”的产生 , 使“丁克”作为1种新兴家庭模式 , 已在我国悄然而至 。“丁克”这一家庭模式产生的社会原因、将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它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 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 , 值得深思和探究 。
关键词:丁克 家庭模式丁克一族 社会成因
引言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 , “丁克”这个词汇早已经不再陌生 , 丁克(DINK)一词为英文缩写译音 , 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 。在我国婚姻从多子多福 , 传宗接代“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 , 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丁克”一族 , 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已收到严重的挑战 , 而家庭模式也因此由单一的模式走向了多元化和复杂化 。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 , 它悄悄在中国出现 , 当时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或者谴责 , 承受家人的压力 , 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 。而现在 ,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舆论环境的改善 , 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社会和公众理解和接受 。
西方目前通常用Child-Free这个词汇 , 其含义是主动放弃生育 。丁克夫妇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 , 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 。近年来 , 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 ,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居民对“丁克”生活的赞成率会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而其中又以北京为最 。家庭收入越高 , 文化程度越高的市民 , 其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需求更为强烈 , 对这一观点的赞成率也越高 。①
一、城市年轻男女选择丁克的心理原因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 而且 ,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看 , 丁克家庭是对人类生育习俗的违背 , 是对人类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对夫妻和2个或多个子女的挑战 。所以 , “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 , 然而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 , 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 。②
关于年轻夫妇选择成为丁克的的有关心理因素 , 曾有许多学者都做过分析 , 总结起来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从经济方面考虑 , 由于下一代成长、教育的费用不是一笔小开支 , 许多收入不高的夫妇认为自身不具备负担这笔庞大支出的能力 , 因而选择丁克 。
2、从自我发展的角度考虑 , 认为年轻正处于拼搏阶段 , 有孩子就必然影响自身在工作上的表现 , 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
3、从具体家庭状况方面考虑 , 夫妇各自的家庭状况也对其生育观有重大影响 , 成长在单亲或有缺陷的家庭中的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更为淡漠 。
4、从自身性格方面考虑 , 反传统、叛逆、责任感较轻的人对于生育 , 传宗接代的观念表现出不屑一顾 ,  容易选择代表自由的丁克生活 。
5、出于潮流和外来事物的追捧 , 也导致部分青年源于对国外文化的追捧和崇拜而选择丁克这一家庭模式 。
6、从整个中国国情的角度考虑 , 认为这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忧虑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自愿不育者最感痛不欲生的问题 。他们说这样想:人口使我们的国家拖着沉重的步伐去追赶发达国家 , 太难了 , 我们对此感到万分忧虑 。
另外 , 抛开一切社会因素 , 还有很多人是因为天生就不喜欢孩子更不喜欢养孩子而选择不要孩子 。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社会 , 已经允许人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
【丁克族的发展趋势 大家对丁克族的不同看法】二、应用“理性选择理论”阐释丁克产生的社会成因 。
在很多人眼中 , 选择丁克是1种不理性的行为 , 但是理性研究的出发点是是说判断社会行动是否理性 , 要从行为者本身出发 。在社会学中 , 理性行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社会交往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 , 这种行为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根据人们追求目标的不同假设 , 把人的理性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 。其中 , 生存理性是最基础的层次 , 只有在生存理性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的基础上 , 才能进1步产生和做出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选择 。③
1、生存理性 。
首先 , 因生存压力而产生的“生存理性”是“丁克一族”产生的最根本动因 。
其次 , 与传统社会不同 , 现代女性也走上了工作岗位 , 绝大部分女性必须通过就业来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 。
2、经济理性 。
一是在不少丁克族看来 , 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 , 父母对孩子的成本投入从孕期就已经开始了 。
二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 , 新事物层出不穷 , 而青年人作为时代的弄潮儿 , 不管在对新事物新生活方式的接纳!认同上 , 还是对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方面 , 都显示出创造新文化的巨大能量 。
3、社会理性 。
在现实生活中 , 人们的理性行为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 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还要追求社会及其他效益的最大化 , 在丁克族中 , 社会理性选择体现得尤为强烈 。
首先 , 家庭关系重心的转移是丁克族出现的主要动因 。家庭社会学中家庭结构重心与核心在于家庭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 , 在婚姻契约中不仅包含1种关系 , 而是包括2种相关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 。
其次 , 社会文化环境的宽松为丁克族消除了思想顾虑 。改革开放以后 , 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评判标准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
再次 ,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也为丁克族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传统中国社会 , 生儿育女是父母养老的保障 , 养儿防老成为人们生育的1大动机 。
二、问题与思考 。
1、随着大学的扩招 , 大学生越来越多 , 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踏入社会时间不太长的毕业生经济水平不高 , 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 , 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 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备军 , 这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 而且目前大多是80后 , 更具有发展成为丁克一族的可能 , 因此 , 丁克现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内必将发展迅速 。
2、尽管伴随着文化多元化而出现的丁克族在我国是1种越来越现实的社会存在 , 但是在舆论上却存在诸多不同的看(www.t262.com)法 。④
有些专家认为 , 如果国家能够采取有力措施鼓励那些自愿不育者 , 并使之有所发展 , 那么不但可以大大减轻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 , 而且可望从根本上动摇国人固有的心理定势 , 即人人必须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心理 。
而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则认为 , 丁克族颠覆了传统生育观念 , 有违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伦理道德 , 贪图自己的生活舒适 , 把生儿育女作为1种沉重负担 , 是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许多学者认为 , 稳定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 而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现 , 使离婚变得容易 , 也就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子 。丁克家庭失去了生育与抚养后代的职能 , 会对人们的生理健康尤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丁克家庭的增多将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知识和教育水平较高的阶层不愿生育 , 而文化素质不高的却超生滥生 , 智力人口生育数量越来越少 , 而非智力人口生育数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 将加速目前已出现的人口素质的逆淘汰 , 长此下去会导致人口质量的下降 , 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 。
3、笔者认为 , 丁克族的出现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有的家庭结构形式 。虽然不育文化改变了当前中国城市“四二一”的家庭结构 , 但是它作为主体的家庭模式仍是无法动摇的 , 这是历年来多项调查结果所充分证实的 。丁克族对生育的背叛实际上是对婚姻质量的重估 , 是青年对生活方式的自觉的选择 , 是青年向整个社会展示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倾向和个人选择的合理性 。美国社会学家杰西伯纳德指出:未来社会婚姻的最大特点 , 正是让那些对婚姻关系具有不同要求的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从文化选择的角度看 , 有人偏好多子女家庭 , 自然会有人选择不育 。从解放初的多子女家庭到70年代末出现的独生子女家庭 , 再到如今的丁克家庭 , 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并存的多元家庭格局 , 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中国青年家庭观念及生育意愿的变化轨迹 , 更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理解包容度的增加 , 人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对少数群体的认可 , 对个体差异的尊重 , 这无疑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 。
4、再者 , 从另1个角度来看 , 丁克一族是女性在后现代语境下 , 对女权的1种争取 , 对社会性别歧视的1种反抗 。作为生育的主要角色 , 女性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显然要忠于男性 。在女权主义盛行的今天 , 很多女性认为自己不应该沦为生育的机器 , 她们要争取同男性同等的权利 , 并对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回应 , 并且惩罚这个社会带来的不公正 。对于她们
而言最后发言权的也许就是生育权了(有时这一权利也被剥夺) , 于是一些意识觉醒的女性以这一为武器 , 向社会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 。
5、从学术的角度看 ,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显然不是同一概念 , 并且两者存在很多的矛盾之处 。但是不管怎么说 ,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 , 女权的意见和观点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实施 。丁克的存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心理的1种需要 , 是社会上很多因素共同的产儿 。这与人类的亲缘关系不同 , 在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只有1个 , 但是丁克的父妈妈显然有很多 。这也是人们一直在为其出现的原因争论不休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 , 丁克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1种新的选择 , 也仅仅是1种选择而言 。它不可能成为人类总的潮流 , 只能也只可能在一部分人中起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