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 117万不堪一战!
清朝陆军117万 , 为何在日本人眼里不值一提?
甲午战前 , 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 , 已相当细致 , 故对其战力 , 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 。譬如 , 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 , 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 , 从事谍报侦查 , 明治二十年(1887)向当局提交了《征讨清国策案》 。该《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端之切中 , 今日读来 , 犹使人冷汗涔涔 。
一、 《策案》认为清国陆军有名无实 , 不堪一战
《策案》开篇即谓:所谓“我乃东洋小国 , 财源不富 , ……宜敦厚信义、避免干戈”之类的见解很荒谬 , 现今世界乃“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 , 希望当局能够“自本年开始 , 以五年为期进行准备 , 时机到来 , 则(对清国)加以攻击 。”
对清廷的陆军实力 , 《策案》如此评估:“八旗兵大约三十万人;绿营兵大约四十七万人 。此两者之内 , 练军约十万人 。蒙古兵大约十万人 。勇兵大约三十万人 。合计大约一百一十七万人 。”
其中 , 防勇、练军四十万人 , 战斗力较强 , 但“由各省总督、巡抚分而辖之” , “教育之法各不相同” , 虽然多聘请外国教练 , 但“可惜者 , 并非举而全然委任于外国教师 , 而是采用半洋、半清式之战术” , 非但无益 , 徒生烦杂;“更为可怜者 , 乃是将校为文官 , 虽有武官 , 但也一概不知兵学为何物 , 皆是惟有利己之谋”;何况 , “以此四十万之兵员 , 布于我十倍之土地面积 , 特别是道路粗糙恶劣 , 交通甚为不便 , 故而假令一方有事 , 也难以直接调遣邻省之兵 。”
至于余下的七十七万军队——朝廷之八旗 , 地方镇台之绿营 , 皆是“携带家眷之兵” , 其薪饷本极有限 , 且“长发贼大乱以来 , ……又减少官兵俸禄钱粮” , 已到了“不从事贱业 , 则不足以糊口”的程度 , “今查清国军备金额 , 大约七千五百余万圆” , 数额虽大 , “但用于八旗、绿营者 , 恰如救助贫民” , 仅算勉强养活 , 至于军备训练 , 完全无从谈起 , “实乃有名无实之兵员”——虽然中法战争后 , 鉴于地方勇兵坐大 , 而八旗衰败已久 , 清廷为维护其满人统治 , 曾命地方“减少防勇人数 , 每年节省二三十万两 , 以充作训练八旗兵之费用” , 但这种以弱易强的做法 , 反使其实力“又有几分退步” 。
二、对海军的评估是:虽有进步 , 但仍属虚势眩惑
对清廷的海军实力 , 《策案》评估称:近年虽有进步 , 且时常“唤起世人瞩目” , 但“就其真正实力而论” , 不过“虚势眩惑” 。理由是:“清国海军数十只军舰中 , 能够用于海战者 , 不过只有北洋之五只 , 南洋之四只 。以此九只军舰之威力 , 与本邦军舰威力相比 , 虽然北洋之五只军舰与我浪速、高千穗、筑紫、扶桑、金刚五舰;南洋之四只军舰与我比睿、海门、天城、盘程四舰相同” , 但“清国之海军 , 从舰长至士官人员 , 概为乏于学术” , 故仰赖洋人甚多 , 且“清国水师所辖不同 , 经常相互不能应援 , (法国)炮击福州之际 , 有其他水师救助者乎?后来再三督责 , 也仅从南洋出动五只军舰 , 且在途中空为踌躇 , 最终招致石浦之耻 。”
对清廷的整体军事实力 , 《策案》的总结是:“近来虽然虚张声势 , 频繁谋求扩张军备 。但尚未达到杜绝百弊之源、布设铁路、采用义务兵役之日 , 决不能称作真正之强国”——换言之 , 清廷之军事 , 在硬件(布设铁路)与软件(义务兵役)两个层面 , 皆尚未能实现近代化 。
三、该策案时隔七年之后 , 对清廷仍然适用 , 尤使人喟叹
《策案》同样还注意到:这种“未近代化”的弊病 , 遍布清廷的方方面面 。如其财政:“清国岁入总计一亿二千五百万圆有余 。……拥有本邦十倍面积、人口之大国 , 其岁入不足本邦一倍 , 其财政困难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
- 日媒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 一代名旦梅兰芳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日军的
- 淞沪会战秘闻 伪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军成为前锋
- 随枣会战简介 我军层层阻击最终将日军击退
- 孔甲养龙的故事简介 孔甲养龙乱夏是怎么回事?
- 春秋战国轶事 郑灵公之死竟只因一碗甲鱼汤
- 详细盘点那些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披甲人是什么人
- 涨知识 中国古代铠甲大全 这些铠甲你认识几个?
- 汪伪政府简介 沦陷区由日军掌控的傀儡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