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回忆 山城堡之战彻底让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

西北地区,尤其是陕北,地势险峻,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西北地区成了国共两党军事较量的主战场之一 。其中,彭德怀与“西北王”胡宗南之间的较量,尤其令人瞩目 。
山城堡战役,彭德怀伏击“西北王”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著名的将军之一,系黄埔一期毕业生 。周恩来曾评价说:“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比陈诚出色 。”由于胡宗南骁勇善战,老谋深算,善于收买人心,加之深得蒋介石的宠爱,很快在西北站稳了脚跟,成为威震大西北的一代枭雄 。
1936年,中央红军为打开陕北局面,东渡黄河,进军山西,开始了东征 。红军东征共计消灭敌人7个团,扩红8000多人,筹款30余万元,迫使“进剿”陕甘苏区的晋绥军撤回山西,巩固了陕甘苏区 。这使得蒋介石大为惊恐 。他不顾国内日益高涨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调兵遣将,严令国民党军对陕北红军进行军事“围剿” 。
在这种形势下,1936年9月,胡宗南奉命率领国民党第一军入甘“围剿”红军 。第一军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装备精良,人员充足 。
胡宗南率领国民党第一军入甘,无疑使“围剿”陕甘苏区的国民党军更加有恃无恐,在红军高层内部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大家深知,若不能阻挡住胡宗南部等国民党军的攻势,红军在西北战场将会陷入困境 。为此,彭德怀毅然请战 。为了统一战场上的指挥权,毛泽东代表中革军委委任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委,要求红军三大方面军“绝对服从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之命令” 。
胡宗南入甘后,立即协同其他国民党军对红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迫使红军不得不从已经占领的会宁、静宁一线向北撤退 。为进一步“围剿”红军,国民党军对北退的红军,采取了南北合击的作战方针:南线以胡宗南为首的大军由南向北采取攻势;北线以宁马军与邓宝珊部队组成河防大军,在黄河北岸进行防御 。国民党军企图借此一举消灭红军 。
红军退到靖远后,已经无路可退了 。靖远是中共中央制定西进战略的支撑点,是红军夺取宁夏,控制河西,打通国际交通线,把陕北、宁夏、新疆等地连成一片的中间地带 。靖远一旦失守,红军就将落入被南北夹击的险恶境地 。蒋介石也看到了靖远的军事重要性,命令胡宗南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靖远 。
肩负重担的彭德怀在靖远制定了围歼胡宗南的计划 。他在靖远布下了口袋,欲借胡宗南的轻敌情绪,诱其深入,“断其数指” 。然而胡宗南狡猾成性,并没有轻易冒进,而是与其他国民党军多路齐头并进 。其中,一路攻下靖远 。彭德怀第一次围歼胡宗南的计划就这样落空了 。
靖远被占领,红军只好一路向东,且战且退 。胡宗南由于没能率先占领靖远,遭到了蒋介石的斥责 。因而,在以后的战斗中,显得相当积极 。待其攻下同心城后,便产生错觉,认为红军已经“不堪一击”了 。于是,他率第一军追击在最前方 。接着,他又将第一军分成三路,直追东退的红军 。
胡宗南部紧紧咬住红军不放,红军再退就要将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暴露给敌人了,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此时,在保安的毛泽东、在南京的蒋介石都坐不住了 。毕竟这一仗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 。毛泽东不敢懈怠,一日数电彭德怀,讨论围歼胡宗南的计划;蒋介石更是对胡宗南寄予厚望,鼓动胡宗南一举而下保安 。
1936年11月17日,在彭德怀指挥下,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在萌城、甜水堡以西地区痛击胡宗南部中路第一师第二旅,毙伤敌600余人,击落敌机1架,取得了对胡宗南部的第一次胜利 。受挫后,胡宗南令其左路第一旅进至大水坑,中路第二旅暂在原地待援,右路第七十八师向萌城至山城堡大道之间的古城堡推进,迂回萌城侧后截击红军 。
彭德怀经过仔细分析比较,决定在山城堡伏击胡宗南部 。
山城堡位于陇东环县至宁夏吴忠的交通线上,附近有甜水堡、惠安堡等要塞,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便于大部队伏击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一处绝佳的水源补给地,胡宗南部要解决水源,就一定要占领山城堡 。
19日晚,彭德怀下达了作战命令: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在山城堡以南的罗山沟至于家湾之间待机;第十五军团一部诱敌东进,主力隐蔽于山城堡以东及东北山地待机出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主力于山城堡东南地区待机出击;第三十一军于山城堡以北之田家庄附近地区隐蔽待机;红二十八军在红井子一带牵制国民党军左路第一师第一旅;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八十一师、特务团、教导营在洪德城、环县以西地区迟滞国民党第六十七军和骑兵部队;以红二方面军主力为预备队,集结于洪德城以北之水头堡地区策应各部作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