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兵忆抓美军俘虏 用铁丝把俘虏大鼻子穿上

对于整个志愿军乃至第五次战役而言,566团的突围,都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战 。然而,细细想来,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战斗--已经被美军黏住的566团,用了怎样的一记回马枪,竟然可以让紧紧咬住的美国人松了嘴?
也许由于这次战斗的规模小,战史上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 。所以,在小理山之战中,朱彪和他的566团怎样脱身而去,一直是萨心中的一个谜 。
这个谜,直到2008年的冬天才得到了一个意外的解答 。那一天,萨和新浪军事频道的主持人文坛一起采访了一位居住在北京北郊的老人 。
【志愿军老兵忆抓美军俘虏 用铁丝把俘虏大鼻子穿上】老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一点,双腿都有一点跛,眉心有一块不显眼的疤痕 。他出门骑的是一辆三轮车,因为这样可以节约一点汽车票钱 。直到他拿出五十年代身穿苏式军官服的照片,我们才能够确认,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人,就是照片中那个帅气的尉官--小理山阻击战中的战斗英雄杨恩起 。
杨恩起,辽宁营口人,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189师566团1营1连的通讯员,抗美援朝胜利后入军校学习,此后一直在566团任职,直到退役 。
按照杨老的说法,当时和566团交手的敌军中,最能打的并不是美军 。“美国人不行,美国兵一打,一见流血他就往后撤,他一看前边有躺倒的了,他就不往上冲了 。”
倒是抓俘虏的时候颇费力气--“抓住以后他不肯下来,最后咱的兵也狠,拿铁丝把他大鼻子给穿上,拧上跟牵牛似的就给拉下来了--不这样不行啊,敌人一打炮就得把他炸死 。我们不敢违反战场纪律,可下来有个兵怕他跑,把人家手腕也给卸了 。完了人到团里一告状,那还不受到处分?咱们给人炒面,人也不敢吃,你吃第一口,完了他才敢吃;你给他烟抽,他也不敢抽,你点着了,你抽着了给他,他才抽,他怕毒死 。”
不能说美国人怕死,或许只是价值观不同,但朝鲜战场上美国兵的表现的确让中国军人觉得不太好恭维 。
真正能打的是英国兵 。“最能打就是英国兵,英国29旅(实际应为28旅),胡子兵,都是胡子拉碴的,都参加过二战的 。”“英国兵枪法好,专往这儿(用手指眉心)打 。”
可是,这样能打的英国兵,怎么就没能把566团留下呢?
当萨迷惘地问起这个问题时,杨老说出的两个字,一下让萨感到脑海里闪出了一道灵光 。杨老说,他们在守卫小理山的时候,使用了一样特别的武器,叫做“飞雷” 。
杨老的阵地,只用了两个飞雷,就把当面的英军炸得沉寂了足有半个小时 。
什么也不用说了,仅仅“飞雷”这两个字就能够解释一切 。
飞雷,是一种中国军队独创的武器,在世界任何一种兵工厂里,都无法找到,它还有一个更加闻名遐迩的名字--没良心炮 。
根据记载,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精锐第12兵团黄维部在1948年11月落入解放军包围 。黄维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员悍将,组织兵力昼夜构筑工事,试图依靠精良的装备死守待援 。12月6日,解放军发动总攻,率先攻击12兵团第10师坚守的李围子 。黄维在李围子放了整整两个团,却被一击而破,国民党军称解放军使用了一种毁灭性的武器,只半个小时就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被称做“固若金汤”的集团工事 。李围子成了一片焦土 。许多俘虏被炮火吓傻了,不少人的棉衣被炸碎,有的是从炸塌的工事里挖出来的,一个个面色如土,连声惊呼:“打得好惨!打得好惨!”国民党军第10师特务连一个伤兵说:“当你们的大炮排放时,村庄被打得好像一只船,乱摇晃!”敌特务连总共一百来人,至少有80人死伤在爆炸之下 。
其实,这根本不是大炮 。当时解放军的炮很少,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人丧胆的土武器--用汽油桶作炮管的炸药包抛射器,埋在地下发射,称为“飞雷” 。这种不起眼的兵器威力很大,每发“飞雷”大约有十公斤炸药,像个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所到之处,碉堡、人马都会炸飞 。许多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 。弄清情况以后,国民党军把这种东西干脆称做“没良心炮”
和杨老谈过之后,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八九师师史》、《步兵第五六六团团史》中,都找到了此战中朱彪所部使用“飞雷”的记录,并提到566团1营某部副班长王文礼在使用飞雷时不幸牺牲 。有不同机关在不同时期留下的记录,说明杨老的描述并非虚妄 。
这种武器,毕竟是临时的发明,它存在射程短、危险性大等缺点,所以在朝鲜战场,很少听说曾使用“飞雷”的记录 。苏联提供的喀秋莎火箭炮,有效地替代了它的位置 。那么,朱彪怎么又把它用起来了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