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 结果如何
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两场同是不留后路,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当下时常被视做近义成语而相提并论,那么背水一战讲述的是怎样的历史战争故事呢?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于公元前204年,带领新军穿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手中的赵国 。此时赵王手中集合了二十万兵力,占据要塞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西面有一条长狭道,为汉军必经之地,谋士建议赵军应该正面避战死守,悄悄绕到后面断韩信粮道,将其困死在狭道中,结果赵王以不战为耻不予接受 。
韩信进军后,首先迅速在狭道口扎营,半夜派骑兵前去赵国军营后方埋伏,并告诫他们:“交战时,如果我们一旦兵败逃跑,赵军一定会全军追赶,你们就迅速冲进赵军军营中,以汉旗取代赵旗 。”余下的汉军便全数向井陉口出发,渡水过后,背对着水排兵布阵,引得赵兵笑话 。
天亮后,韩信率兵出攻,敌军带领轻骑欲捉拿韩信,韩信假装弃旗而逃,回到河边阵营,此时赵军全军出动,直入汉军阵地 。此时的汉军因为身后是水,无路可退,于是个个奋勇杀敌,经过激烈厮杀之后,终于打败赵军,大获全胜,赵王被俘 。
后来韩信在别人问起背水而战时,表示这是兵法上的陷之死地而后生,没有退路便能一心杀敌,越战越勇 。
破釜沉舟图片是怎样的
破釜沉舟作为一个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成语,然而是否所有人都了解该典故的真正含义呢?下面的这张图片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项羽带兵抗敌时所发生的破釜沉舟的故事 。
图片右下方的大旗上一个鲜明的大字“项”就代表了这支部队是由项羽所带领的楚军,图的右方是一条很长的大河即漳河,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羽坐在马背上,手指向远方遥遥指挥着,而江河中零星漂着一些已经残破的正在往下沉的船只,左下角的地面上几个被摔碎的锅残破不堪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悉,当时的项羽带领军队前去抗击秦军,以援助被围困在巨鹿的赵军,但是由于敌我实力悬殊,秦军的力量过大,项羽手中的人马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项羽却丝毫没有后退的畏惧之心 。项羽为了鼓动士气表明决心,在带领全部兵马度过漳河以后,就命令所有人将渡船凿穿丢向河中使其沉没,并下令每个人只能带三天干粮此外把煮饭的锅砸破摔碎,还把所有营帐都烧毁 。如此一来,将士们已经没有回渡的船,也没有多余的粮食,甚至没有了居住的地方,再没有退路,全军只能孤注一掷,拼死奋战 。
正是在项羽这样的激励下,将士们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心无杂念一心只想要得胜,最终以弱敌强,反胜了强大的秦军,解救了赵军的巨鹿之围 。
破釜沉舟的故事是怎样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总是告诫我们很多道理和哲理,而中国人最喜欢以简便的方式来陈述历史,就像破釜沉舟这样把一段历史故事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其中意义深远 。
想要了解破釜沉舟的故事还得先从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其中釜字在其中是锅的意思,而舟就是船,那字面意思就是把盛饭的锅打破,把渡江的船凿沉 。看似不符逻辑的字面意思却确实就是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短短数年,在秦朝末年间,全国各地的百姓身处水生火热之中,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最为人所知的除了陈胜吴广,自然要数楚霸王项羽 。而破釜沉舟讲的就是他在率领起义军与秦朝军队作战时发生的故事 。
据史料记载,当时项羽的部队渡过一条叫做漳河的河流之后,下令让士兵们把所有过河的渡船都凿毁并沉没河底,另外还命令把军队里面所有盛饭盛菜的锅都给打破,接着给所有的士兵每人发了只够三天的干粮 。项羽这样的作战策略让士兵们都看不懂了,纷纷吵嚷,然而项羽的一句话瞬间鼓舞了士气,项羽说这样做确实是要亡了大家的退路,但是正因为我们军队已无退路,所以只能前进,只能胜利,坚决不能后退,更不能失败 。如此决心果然在后面九次激战中大败秦军 。
破釜沉舟和项羽的故事
破釜沉舟的故事已然是众所周知,自然这一历史故事的主人公西楚霸王项羽更为世人所称道 。这位宁死不肯过江东的一代英雄,在讨伐秦朝暴政的年间确实留下了不少辉煌往事 。
项羽在秦朝完成大一统之前是楚国人,年少时已有能举百斤鼎过头的传奇故事,而后成人终成为一代英雄人物,跟随他的叔父率领起推翻秦朝暴政的起义,而破釜沉舟这段故事就是发生在这起义征途中 。
推荐阅读
- 《商汤见伊尹》讲述了什么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 真实的“金陵十三钗”
- 讲述:圣人康有为曾提出过一条骇人听闻意见
- 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 讲述:一个流传千年的陋习连曹操都没能免俗
- 到底谁是《红楼梦》的讲述者?是曹雪芹吗
- 溥仪讲述奢靡宫廷生活 5岁每月吃肉八百斤
- 奇闻!中国转世投胎第一人亲口讲述前世经历
- 玉皇大帝的来历故事传说
- 王莽赶刘秀的故事 王莽赶刘秀讲述了什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