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抗战时间和经过 35军共毙敌日伪军近万人

绥远抗战从1936年11月15日开始 , 到12月19日结束 。整个抗战又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 。其中尤以百灵庙战斗影响最大 , 因而人们通常把绥远抗战称作“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 。
【绥远抗战时间和经过 35军共毙敌日伪军近万人】红格尔图战斗
1936年11月13日 , 王英所部伪军兵分两路从商都分向兴和、红格尔图进攻 。1936年11月15日 , 伪军1500人进抵红格尔图附近的阳坡村 , 与驻绥军前哨部队接触 。1936年11月16日 , 伪军向红格尔图猛攻 , 守军据垒抗击 , “战斗二小时 , 匪死伤六七十名 , 被击退” , 敌攻势顿挫 。
红格尔图属绥远陶林县 , 为千余人口的小镇 , 西距县城80公里 , 南离集宁90公里 , 东距敌伪盘踞的商都30公里 , 为绥、察交界之要冲 , 是绥东北的门户 , 是商都通往百灵庙的必经之地 。驻守这里的是骑兵第1师彭毓斌部的3个连 。彭毓斌在获悉战讯后即派骑兵第6团增援 。1936年11月16日、17日两天中 , 田中隆吉、王英指挥2个骑兵旅、1个步兵旅向该镇猛扑 。守军拼力奋战 , 红格尔团始终在绥军手中 。
傅作义、赵承绶于1936年11月15日午夜到达集宁前线指挥 。傅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后认为:进犯红格尔图的伪军虽非敌之主力 , 然其诸兵混合 , 队伍庞杂势众 , 如敌首战取胜 , 可增伪军气势 , 威胁绥省安全 , 影响晋绥军士气 , 并能西进绥西 , 对晋绥军形成危害 。于是决定首战应击破红格尔图当面之敌 。采其“守点以抑留敌人 , 集中主力进攻”的作战方针 , 即“借各城镇之既设工事 , 以民众守要点(县城及有工事之较大村镇) , 使正规军队机动出击敌之据点” ;或向来犯敌人主动出击 , 先击一路 , 各个击破 。
1936年11月16日上午 , 傅作义与赵承绶发出作战命令:由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率骑兵4个团 , 由步兵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率步兵2个团及炮兵1个营 , 在彭毓斌、董其武统一指挥下 , 以秘密、迅速的行动歼击红格尔图附近之敌 , 并限于17日夜间发起袭击 。并调驻丰镇的第68师第401团至大六号 , 掩护集宁东北一带 , 支援出击部队 。
此时 , 伪军王英部在前线约三四千人 , 其一部围攻红格尔图 , 余分布于土城子、打拉村、台道湾等处 。18日凌晨1时30分 , 晋绥军发起全线攻击 , 战至上午7时 , 土城子大部被攻占 , 红格尔图东、南、北三面之敌向北方逃窜 。8时半 , 骑兵第1师师部进入红格尔图 。此役击毙伪军500余人 , 俘20余人 , 连同前3天的保卫战 , 共毙伪军1000余人。晋绥军从俘虏中找出了王英军的电台台长、日本人牟礼吉和雇员松村利雄。在红格尔图激战的同时 , 李服膺部1个团在兴和与敌展开了攻防战 , 经17、18两日激战 , 王英部伪军于20日全部退出兴和 。
傅作义于红格尔图初战告捷的当晚 , 乘敌一时难以再犯之机 , 先发制人 , 立即发起百灵庙战役 。蒋介石也于1936年11月16日从洛阳致电阎锡山:“即令傅作义主席向百灵庙积极占领 , 对商都亦可相机进拳…非此时乘机占领百灵庙与商都 , 则绥远不能安定也 。”驻绥军遂准备进攻百灵庙 。
百灵庙之捷
百灵庙位于绥远北部 , 是乌兰察布盟草原上著名的寺庙 , 距省城归绥约160公里 , 距武川120公里 , 四周群山环抱 , 为喇嘛、蒙牧民聚集中心 。有公路北达外蒙古库伦(乌兰巴托) , 东通化德 , 西南接包头 , 东南连归绥 。如果说绥远是连接中国东北、西北的津梁 , 而“东西策应的根据地就是百灵庙”。
百灵庙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蒙政会所在地 , 实际上日本和德王把它经营成进行侵绥战争的后方基地 。驻守这儿的有伪第7师(骑兵)约1800人、德王直属骑兵1000余人 , 另有专任指导的日本军官四五十人 。总计约为3000人 。同时运来大批的粮秣和装备 , “存在庙上的子弹有100万发以上 , 白面约二三万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