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纪实 作曲家冼星海为滇军60军谱写军歌

六十军出征后,上千昆明女学生要求参加抗日,1937年12月在云南省抗敌后援会,由经过培训的60名女生组成了“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 。
1937年12月13日,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发,沿京滇公路,驶过滇黔交界的胜境关,过了贵阳,到了长沙 。
冼星海为六十军谱写军歌
1938年1月底,六十军军部来电,命令服务团调往军部所在地——湖北省纸坊县 。到达当天,卢汉军长和所属师、旅长接见了团员 。卢汉对这些来自家乡的女学生讲了话,并宣布军部决定:委托汉口女青年会总干事陈纪彝作为领导,把服务团暂改为“云南学生军训班”,借用汉口熊庭壁路的“公勉女子中学”进行集训 。聘请在武汉的文化界爱国人士讲课 。训练计划和课程,由陈总干事会同军部进行安排,希望团员们好好集训 。
换上特制军服
女军官武汉受围观
1938年农历春节,团员们纷赴六十军各师、旅、团去慰问官兵,一同欢度新春佳节 。他乡遇故知,云南人在异地相见,亲如兄妹,在家乡子弟兵的热烈欢迎中,大家手拉着手,纵情高唱抗日歌曲,女兵们还表演了一些文艺节目,使得六十军的官兵们士气高昂,大家群情激奋地过了一个抗战年 。
现年91岁的段毅贤老人回忆道:“由于我们这些女兵每月都是7.2元二等兵的生活待遇,穿的军装也照男兵一样,短发盖在军帽里,到了武汉后一进厕所,就有人说:‘这是女厕!你们走错了,走错了,不能进去!发生过很多误会 。卢汉军长得知了这件事后,立即宣布给我们准尉级军官的待遇,月薪25元,发给特制的军服,棉装及绿色的衣裙,配上六十军的标志,还有黑皮鞋等其他用品 。我们走在街上非常神气,吸引了许多人住停步观望,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把我们称作“云南来的抗日女军官” 。
学习统一战线
邓颖超到军训班授课
团员们进驻汉口“公勉女子中学”后,主要的训练科目有:日本侵华史、抗日统一战线、军事基本知识、游击战术、战地救护常识、野战医院临床实习、话剧和街头剧的排练化装、救亡歌曲的演唱和指挥、编写墙报和时事报告等 。
训练班邀请了郭沫若、邓颖超、田汉、史良和等大学教授文化名人给团员们讲课 。国立戏剧学校校长王家齐先生等人亲自教团员们排练《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流浪者之歌》、《流亡三部曲》、《新凤阳花鼓》等几十个舞台剧、街头剧 。在名师们的指导和支持下,团员们在武汉三镇的街头,演出30多次,戏演得十分亲切感人,武汉的百姓更是纷纷解囊,捐钱赠物 。团员们把收到的钱物全部交给了武汉抗战后援会,支持抗日 。
最使团员们钦佩而且印象深刻的是:邓颖超同志给她们上了统一战线的时事课 。她阐述了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是挽救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的关键 。她教育团员们要自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利于两党合作的事不做,不利于两党合作的话不说 。
1938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武汉市妇女界召开了一个女作家座谈会 。她们来自四面八方,包括沦陷区京、沪、华北、东北来的六七十名作家 。还有广西的学生界、工农妇女战地服务团的负责人,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负责人也应邀出席,大家齐聚一堂,畅谈抗日的感想 。
在训练班结业的前两天,郭沫若抽空与团员们开了一个座谈会 。在会上他询问了她们的学习心得,教育她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护国起义的战斗精神,把自己融入到抗战的大洪流中,锻炼成长,贡献力量,使她们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
冼星海谱曲
滇军军歌广传唱
在受训期间,团员们除编写了4期墙报、多次到街头演出和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外,还多次前往指定实习的武汉医院及一些伤兵收容所参加救护工作,熟练了技艺,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坚定了她们抗战必胜的信心,为以后的战地服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云南女学生们的事迹感动了外国人 。
1938年3月底,正是团员们受训最紧张忙碌的时候,一天来了几个英国采访人员,专程对她们采访和拍摄纪录影片,要把这些云南女学生受训时救护实习、演讲宣传、文艺演出以及生活情况都拍成影片,带回本国及西欧放映 。他们写的文章还纳入了英国的大学的教材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英国采访人员报道她们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唤起英国的妇女从军抗击法西斯 。后来,英国的《大公报》转寄给她们一份《云南女学生》文章的影印件,称赞这些来自遥远的云南的女学生不仅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个伟大缩影,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骄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