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纪实 淞沪抗战川军21集团军打响第一枪
2015年4月8日清晨8点 , 阳光明媚 。上海宝山区临江公园外的吴淞口 , 从四川流出的长江水 , 穿越千山万水后 , 在这里奔腾入海 。临江公园里 ,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 , 身着白衣的老人打着太极拳 。年轻的母亲 , 推着婴儿车在公园里慢慢走着 , 孩子在车内睡得很香 。
坐落在公园内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 正在闭馆扩建 。今年抗战胜利日当天 , 将以崭新姿态重新向世人开放 。在馆外绿色挡板旁 , 放着一束束素雅的菊花 。清明已过3天 , 仍有市民自发前来祭扫 。78年前淞沪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 , 公园里静默的石头和孔庙图片展仍在诉说当年的抗战故事 ,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
在前线
漫天烽火遥相望 , 切齿倭奴势正张 。指点三军杀敌处 , 刀光如雪月如霜 。
——杨森(此诗为杨森在淞沪战场一线 , 感慨战场激烈即兴写下的 。)
驰援上海川军24天走完50天路程
1937年10月10日 , 一辆满载士兵的闷罐专列 , 由西向东朝上海方向急驶 , 专列上的士兵或站或蹲 。一些士兵用四川话低声责骂道:“还以为坐火车很安逸 , 哪晓得只能一直站起 , 腿杆都站麻了 。”这支部队从出发那天算起 , 已经整整行进了24天时间 。
由于出发前携带的草鞋早就磨穿了 , 借助车厢内昏暗的光线 , 连队附员、文员蒋永遥正忙着编新鞋 。他的脑海里 , 翻腾着先前在长沙火车站见到的景象:
从上海开到长沙的火车上 , 全是在淞沪战场英勇抗战负伤的官兵 , 整车整车都是伤员 。火车站里 , 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军人和群众 , 数万名当地学生和各界人士 , 热烈欢迎伤残将士 。不相识的人们互相簇拥勉励 , 场面令人震撼 。同时 , 八路军、新四军也派代表来军慰问 , 教川军士兵唱新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 鼓舞士气 , 激发斗志 。
此情此景 , 让蒋永遥和其他川军官兵热血沸腾 。多年后 , 他回忆说:“当时我们都书写下家信(遗书) , 要英勇杀敌 , 保家卫国 , 绝对不惜牺牲 。”
2015年5月12日 , 淞沪抗战目前唯一健在的川军老兵张文治 , 躺在病床上回忆说:“我们以前是打内战 , 人民痛恨 , 骂我们烂杆兵 。现在我们是打国仗 , 人民欢迎 , 这就是差别!”
川军战史研究专家何允中说 , 蒋永遥、张文治这些四川兵 , 大都来自南充、广安、巴中等川东北地区 , 属于杨森的20军 。这支首次出川抗战的川军部队 , 普遍不被外界看好 。由于常年内战 , 川军被外界称为一手持步枪、一手持烟枪的“双枪将”、“川耗子” 。
作为“杂牌军” , 川军装备差、生活苦 , 早已全国闻名 。被刘湘“撵到”贵州的20军 , 装备更差 , 部分士兵甚至连军服都不能配齐 。装备差 , 川军的斗志却不差 。
接到出川抗战的命令后 , 他们从贵州贵阳、安顺场等地出发 , 沿湘黔公路一路急行军步行到湖南辰溪 , 再经洞庭湖坐船到长沙 。原本需要50天的路程 , 20军仅仅用了24天 。他们的目的地 , 是上海的淞沪战场 。
此时的淞沪战场 , 已是硝烟弥漫 。1937年8月13日 , 卢沟桥事变一个多月后 , 为改变日军侵华主攻方向 , 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的直接指令下 , 在上海主动发动反击日寇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成为抗战开始以来 , 中日交战双方第一场大型会战 , 也是整个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会战 。
从中央到地方 , 当时中国各派、各系、各地区的大部分武装都前来参战 , 其中包括千里迢迢从巴山蜀水赶来参战的川军 。
在淞沪这个绞肉机上 , 像蒋永遥、张文治这样的四川兵 , 很快将用自己的鲜血 , 也用最悲壮的方式 , 打响了川军8年抗战的第一枪 。
兵临城下川军第一枪在大场打响
1937年10月12日清晨 , 黑云低沉 。伴随着汽笛声 , 川军乘坐的火车终于到达目的地——上海南翔火车站 。杨森把20军军部设在南翔火车站旁 。站在人群中的张文治 , 清晰地听到了战场上传来的隆隆炮声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抗战英烈王剑岳 常德这座抗战英雄城市出生的英雄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抗战中被指已赤化成“七路半”
- 新四军老兵忆抗战 一包辣椒“炸弹”呛翻鬼子
- 94岁抗战作家 冒死营救抗日志士参加东北民主联军
- 抗战英烈陈子斌 在破袭同蒲路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