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战斗:朝鲜战场上的秘密间谍战

许多世界大事的背后,都有着中情局幽灵般出没的影子,影响深远的朝鲜战争当然也离不开中情局的推波助澜 。韩国历史学家李和朗披露了在1950~1955年期间,中情局在朝鲜半岛乃至毗邻的中国东北所开展的秘密行动 。与好莱坞电影中的光影传奇不同,中情局在真实世界里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残酷的斗争和牺牲 。
在远东建立“情报帝国”
实际上,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中情局已收集到大量战争迫在眉睫的情报 。然而,美国远东司令部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却不予重视 。麦克阿瑟在内心十分抵触中情局在他的领地上存在 。
6月25日战争爆发时,杜鲁门总统解除了时任中情局局长、海军少将希伦科特的职务,并授权中情局扩大在朝鲜半岛的活动 。中情局特别行动办公室(OSO)在远东只有3名间谍,当他们外出活动时,麦克阿瑟居然派了日本间谍尾随他们 。
为打开工作局面,中情局新局长沃尔特?史密斯派政策协调处(OPC)处长威斯纳前往东京 。1950年6月27日,威斯纳任命原来在战略情报局工作的老朋友汉斯?托弗特为OPC朝鲜工作组组长 。他和二把手、曾任政府官员的康维尔?比尔斯一起,在日本厚木基地包下一座新办公楼,开始在远东建立一个“情报帝国”,其代号是“文件研究第5科” (DRS-5)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情局官员有双重级别——军队服役级别和中情局级别,不同任务使用不同的级别,如托弗特同时拥有美国陆军中校和中情局情报少将级别 。朝鲜战争初期,中情局在战区安排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分别是乔治?奥莱尔领导的OSO和托弗特领导的DRS-5,这两个机构被戏称为“两条蛇” 。前者开展间谍行动,后者则进行掩护 。1951年7月2日,这两个机构被并入朝鲜联合顾问委员会(JACK) 。
当时,中情局还有自己的航空队伍——民用航空运输公司(CAT) 。1946年,前美国第14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组建民航空运大队,之后发展成民用航空运输公司(CAT) 。1950年3月24日,中情局整体收购了CAT 。7月,中情局派出3架CAT飞机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运送间谍 。
组织“反共圣战”牵制中朝军队
DRS-5的头一次重大行动代号为“特鲁迪?约翰逊”,执行者是美国海军上尉尤金?克拉克 。1950年9月9日,克拉克率3名美国陆战队员和两名朝鲜间谍在龙弘岛登陆,为美军即将实施的仁川登陆做准备 。克拉克强迫岛上的50名居民从事侦察任务,但这些蹩脚的“业余间谍”马上引起了朝鲜人民军警备队的注意,清剿部队很快赶到,克拉克突击队乘船撤到八尾岛上,那些被他们利用过的岛上居民全被朝鲜军队枪毙 。10月,克拉克率领150名游击队员悄悄摸到白翎岛,打算配合美军将集结在那里的朝鲜部队消灭 。但几天以后,美军大部队并没有来,游击队被朝军剿灭,克拉克则丢下部队溜了 。
由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介入朝鲜战局,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节节败退 。于是,DRS-5向远东司令部建议,由CAT和美国远东空军实施“热带”行动,向朝鲜北部、中国东北乃至苏联滨海边疆区派遣侦察机,同时搭载一些特工,空投到朝鲜与中国接壤的地区,组织“反共圣战”,以牵制中朝军队的攻势 。
“热带”计划于1951年开始实施,参加行动的机组成员和飞机先在日本厚木基地和韩国金浦的“600”基地集训,飞行员全部来自CAT,他们被许诺给予高额奖金(每飞行1小时就可得到10美元奖金,在当时是不小的数目) 。美国空军情报小组向飞行员和即将空投的特工仔细讲解沿途可能遇到的中朝苏三国高炮阵地、渗透地标、需要避免的主要城市、降落区道路和返回路线等 。
根据设计,参加“热带”行动的飞机在厚木或金浦装完特工或侦察设备后,向东飞(执行中朝苏三国交界地带的任务)或向西飞(执行朝鲜半岛西北部的任务)进入国际领空,最终飞出美国的雷达管制区 。
万一机组和特工在中朝军队后方遇险(如坠机跳伞),他们随身都带有逃生工具箱,里面有可以贿赂当地人的金条,也有用来自杀的氰化钾 。为拯救跳伞的飞行员和归途遇险的特工,DRS-5设计了一种粗暴且危险的拯救方法:被救者先在两棵高大的树上绑一个用粗绳或钢丝绳做的绳圈,如果是在没有树的空地上,则竖起两个树桩 。绳圈还套着另一根绳子,绳子捆着一个人或一袋子文件 。飞机将用钩子钩住绳圈,并在加速上升过程中将人或物品拉上去 。被营救者时常面临被拉断脖子、头部受伤、突然坠落或被飞机钩子戳伤的危险 。
中情局首次采用这种营救方法是在1952年11月29日 。当年7月,CAT的飞机将4名朝鲜特工空投在中国吉林延边,那里是朝鲜族聚居区 。10月,另一名间谍李春英也被空投到该地区,以监督前面4名特工 。11月29日,一架CAT飞机从金浦飞往延边,打算营救李春英,当机组人员发现树桩并开始去钩绳圈时,中国边防部队开火了 。原来,中国公安部门早就破获了这个间谍组织,正等待这架间谍飞机“大驾光临” 。两名机组成员坠机跳伞,成为阶下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