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洪麟阁 冀东杀敌热血写就“还我河山”

洪麟阁,原名古勋,又名冲霄,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地北头村的一个满族家庭 。1917年考入丰润县车轴山中学,后来考入天津直隶法政专科学校,与同学连芬亭同在商科九班 。两个人政治见解投契,经常在一起阅读革命书刊,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921年冬天,洪麟阁得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便和连芬亭每星期日乘火车从天津赶到北大图书馆,聆听李大钊的教诲 。特别是听了李大钊著名的演讲《庶民的胜利》后,他们开始接近工农大众,走向社会,经常借学校停课和节假日之机,深入到工人农民中间进行社会调查,结交了一大批工人、学生、农村青年和一些政、文教界的爱国人士 。
1924年从直隶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洪麟阁联合天津各界青年学生建立了“青年勉励会”,同时创办了一所旨在普及文化知识,唤起广大民众的“天津平民夜校” 。在夜校,洪麟阁任教员,传播革命真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杀害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并疯狂地搜捕京津地区参加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青年学生 。
洪麟阁为了逃避军阀的搜捕,离开天津后,友人引荐他到河南林县担任主管司法的县知事 。当时,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和豫陕甘三省政治委员会主席 。隶属冯玉祥统辖的一部分国民革命家进驻林县,有些官兵扰乱社会治安,洪麟阁一一依法惩处,随后向冯玉祥发出专函,申明原委 。冯玉祥深为洪麟阁为维护百姓利益,秉公执法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举荐他取得军籍,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军法处长 。洪麟阁特意在臂章上书写“真爱民不扰民”六个字,以铭心志 。
1932年10月,冯玉祥率领国民革命军,由内地转入张家口 。身为军法处长的洪麟阁,时刻没有忘记李大钊的谆谆教导,一方面秉公执法,严格管理部队,另方面向广大官兵宣传革命思想 。冯玉祥视洪麟阁为知己,过往甚密 。1933年5月,日军向华北大举进犯,相继侵占了华北冀东地区各县,平津、华北形势相当危急 。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工作,冯玉祥、吉鸿昌等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 。身为党外人士的洪麟阁,配合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随同盟军进击日军,勇敢作战,收复失地 。但是蒋介石实行“先安内后攘外”的卖国政策,派嫡系部队对张家口地区包围清剿,迫使冯玉祥下野 。此时,洪麟阁泪滴长须,写下辞职书,他回乡登程那天清晨,冯玉祥戎装佩剑,为他送行 。两人久久握手,互道珍重,挥泪而别 。
洪麟阁由张家口回到唐山后由故友推荐,1934年,任唐山市“工商日报社”的总编辑 。他利用报纸,继续宣传抗日 。因言词尖利,影响太大,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查封 。1935年洪麟阁由唐山再次辗转到天津,由早已回到天津的同学连芬亭介绍,到河北工学院任教,不久晋升为教授,他利用大学讲坛,向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力主抗日 。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天津地下党领导下积极参加组织天津各界的抗日救亡活动,是天津各界民众抗日救国会的负责人之一 。
就在天津的抗日活动如火如荼之时,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主持制定了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具体计划 。中共中央提出在日伪统治比较严密的冀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 。中共河北省委为实现中共中央的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组织冀东抗日武装暴动,立即选派了一大批军政领导人深入到冀东斗争第一线 。
冀东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它北踞长城,南濒渤海,海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华北连接东北的咽喉要道 。抗日战争爆发时,日军统治相当严酷,日军和日商到处横行霸道,汉奸特务飞扬跋扈,白色恐怖已达极点 。
1938年2月,洪麟阁受党的指派,回到家乡,以本村地北头为大本营,着手组建抗日联军队伍 。他在遵化、丰润、玉田等县方圆三四百里范围内宣传发动群众,鼓励青年参军,改编当地民团 。黄家屯有一个以黄克、黄俭兄弟为首的民团,人多枪多,在当地势力较大,虽然打起抗日旗号,但既不与日军对阵,也不向抗日队伍靠拢,总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洪麟阁不顾危险,只身赶到黄家屯夜会黄氏兄弟,向他们申明抗日大义,讲清共产党对于地方武装的政策,鼓励他们投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在洪麟阁的多次争取下,又迫于大部分民团成员参加抗日的愿望,黄氏兄弟率领民团参加了抗日联军 。各地民团纷纷仿效,也参加了抗日联军 。当地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军,仅三个月时间,秘密建立了一支分散在各地的有2500多人的抗联队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