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杨忠 血洒鲁南的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二 )


1940年上半年 , 由于盘踞在吴桥的顽军张国基部坚持与八路军为敌 , 其他一些伪顽杂牌军也蠢蠢欲动 。为了打击顽固势力 , 稳定冀鲁边区形势 , 鲁北的杨忠与津南的周贯五进行了紧急磋商 , 南北合兵打掉张国基 , 以震慑敌人 。经八路军周密布置 , 南北夹击 , 激战13个小时 , 全歼张国基部3000人 。战后 , 杨忠立即带骑兵20余名 , 去会见曹振东 。曹闻讯后大吃一惊 , 问他带来多少人?杨答曰“如往常 , 骑兵20余” 。杨忠向曹振东及其部属讲清八路军一举打掉张国基 , 是为国除奸 , 为民除害 。张国基投靠日寇 , 惨害人民 , 必须坚决消灭 。进一步对曹晓以民族大义 , 表示愿与曹部一如既往 ,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 以诚相见 , 合作抗战 , 不听奸人挑拨 。对杨忠的热情忠告 , 曹振东点头称是 。杨忠的曹部之行 , 给予国民党特务分子陶景惠等人的阴谋挑拨活动 , 予以有力的回击 。
不久 , 八路军鲁北支队副司令龙书金带领部队支撑困局 , 在一次作战中负伤 。在这种困难形势下 , 杨忠离开曹五旅 , 到鲁北支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面临严重局势 , 杨忠不畏难 , 不退缩 , 决心重新调整部署 , 扭转困难局势 。他与龙书金计议:必须首先整编军队 , 加强思想教育 , 迎接更残酷的斗争 , 打开鲁北新局面 。
整军后的第五天 , 杨忠主持召开了鲁北支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 大会选出杨忠、龙书金等13位同志为中共鲁北支队委员会委员 , 杨忠任书记 。他在代表大会上作了“肩负起党和历史赋予的开展鲁北抗日游击战争 , 创建鲁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的报告 。他情绪激昂 , 号召部队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战士 , 要为鲁北抗战血洒疆场、肝脑涂地!要把红旗插上黄河!插上鹊山之巅!
杨忠是八路军中一名有魄力、有胆略、工作泼辣 , 忠心耿耿、文武双全的优秀干部 。尤其是他的作战勇敢 , 沉着刚毅 , 身先士卒的英勇气概 , 对部队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次 , 日军大举向八路军奔袭 , 并出动飞机轰炸 。日军炸弹投在了司令部的驻地 , 炸塌了房顶 。杨忠仍然沉着地拂去落在桌子上的尘土 , 亲笔起草了给部队的命令 , 让通讯员送出以后 , 他才和龙书金离开司令部 。干部战士看到首长们这种勇敢善战的精神 , 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杨忠以身示范 , 给鲁北的部队带来了很好的战斗作风 。
1941年 , 冀鲁边区划归山东分局领导 。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合并为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管冀鲁边军区 。旅长兼司令员邢仁甫(后叛变)、政委周贯五 , 杨忠任政治部主任 。
在党的领导下 , 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建立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 , 在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清河抗日根据地 。两个根据地虽然相距不远 , 但中间既有黄河隔断 , 又有盘距在惠民地区日军、顽军的梗阻 , 不能汇合在一起 。八路军曾试图两次“打通”均未成功 , 而且消耗甚大 。
杨忠率部队执行第三次“打通”任务 。虽然已有两次南进失利的挫折 , 但杨忠无所畏惧 , 于7月20日出发 , 沿途大造抗战声势 , 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并消灭了一些零星的敌人 , 其所到之处深得群众的拥护 。沿途广大人民群众一致反映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 才是真正抗日的人民军队 。
9月3日 , 杨忠部深入敌人腹地 , 进驻到惠民境内徒骇河畔的夹河一带 , 杨忠、龙书金通过电台不断与周贯五政委联系 , 以策应第三次“打通” 。此时 , 日军对八路军的大胆突破十分惊恐 , 若两块抗日根据地得以接合 , 这里的日军就会受到很大威胁 。因而敌人集结了六路“讨伐队”计2000余人 , 汽车五辆 , 迫击炮20余门 , 尾随杨忠的部队 , 采取包围态势 , 逐步压缩包围圈 , 9月4日上午 , 日军突然发起猛烈袭击 。敌人的机枪火力疯狂地封锁了杨忠部的退路 , 不少同志陆续倒下了 , 机枪手也牺牲了 。在这紧要关头 , 日本友人小岛突然抢过机枪(他原是日军机枪射手)向敌人一阵猛扫 , 把敌人的火力暂时压下 , 这时许多战士冲了出去 , 小岛也冲出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