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简介 明初的靖难之役是怎么爆发的?( 三 )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铤而走险 。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义隆进攻北朝的魏国,而北魏以它的国力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开始兵分五路,大举向南反击,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当时北魏太武帝达到了震慑南朝的目的,而未敢渡江以争江南 。反观,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 。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有恃无恐 。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顺燕军者多 。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 。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 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 。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 。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 “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 。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