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焦土抗战 中美盟军捍卫世界最长输油管道
云南省腾冲县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 自古就有“天南锁钥”之称 。日寇侵占滇西期间 , 将最大的据点设置于腾冲 。1944年9月14日 , 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与腾冲人民历经42天的焦土之战 , 付出巨大流血牺牲 , 全歼入侵日军 。2013年8月15日 , 滇西抗战纪念馆在日本投降纪念日这一天开馆 。
5月中旬 , 采访人员探访云南省腾冲县的滇西抗战纪念馆 , 从陈列在纪念馆里的一件件遗物中 , 打开了一个个尘封的抗战故事 。
惠通桥铁链锈着血雨弹痕
步入纪念馆 , 一段7米多长、600余公斤重的铁链静静地躺在展柜醒目位置 。纪念馆副馆长马娟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怒江惠通桥上的桥链 , 也是滇西纪念馆的重要宝物之一 。
仔细端详 , 铁链上炸药毁伤扭曲的痕迹依然存在 , 深浅不一的弹头擦痕清晰可辨 , 暗红的铁锈斑纹似乎还残留着血雨腥风 。70多年过去了 , 中国远征军炸桥阻敌东进的历史壮举仍历历在目 。
那是1942年5月 , 从缅甸入侵的日军进抵惠通桥 , 作为当时从怒江西岸进入东岸的唯一战略通道 , 惠通桥成为侵略者实现进击昆明战略的必经之桥 。
5月5日 , 日军组织一支敢死队化装成难民 , 混入蜂拥至惠通桥的群众中 , 企图夺占要点 , 迅速过江 。当伪装的日军行进至桥中央时 , 因难民过多 , 秩序混乱 , 负责检查的桥头工兵营士兵鸣枪示警 。过桥日军误认为伪装暴露 , 首先发难 , 发起冲击 。危难之时 , 守桥工兵总指挥马崇六果断下令 , 炸毁惠通桥 。一声巨响 , 日军敢死队被滔滔江水吞噬 。
阴谋不成 , 日军随即组织500多人乘橡皮艇强渡过江 , 企图攻夺东岸阵地 , 均被我远征军阻击歼灭 。连续7天 , 日军不断渡江进攻 , 远征军凭天险而守 , 最终粉碎了日军夺取惠通桥、继续向东进犯的妄想 , 为滇西反攻赢得了两年多的战略准备时间 。
轮起“黑杀刀”砍向侵略者
“这件宝物 , 是随着怒江以西的游击抗战而留名抗战史的 。”在一个展柜前 , 马娟向采访人员讲起了一个有关“黑杀队”“黑杀刀”的传奇抗战故事 。
静卧在展柜里的“黑杀刀”呈半月状 , 又被称为“尼泊尔库克锐军刀” 。军刀通体漆黑 , 手柄弯曲 , 刀刃向内 。这种军刀是腾冲马帮削割马掌的必备工具 。惠通桥炸毁 , 怒江以西沦陷后 , 留守的远征军组织军民展开游击抗战 , “黑杀队”应运而生 。当时 , 他们组织精干人员配以“黑杀刀” , 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出没 , 潜入鬼子的堑壕、碉堡、哨位等 , 潜杀侵略者 , 杀出了赫赫威名 。
那时 , 只要黑夜降临 , 侵略者便夜不能寐 , 他们会被随时惊醒 , 伸手摸向自己的脖子 , 看看自己的脑袋是否还在 。滇西民众为有这样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队而倍感骄傲 。为捕杀“黑杀队”成员 , 日本侵略者曾坚壁清野 , 多次虐杀手无寸铁的群众 , 逼迫他们说出“黑杀队”队员下落 , 均未成功 。
输油管道加速逐寇进程
纪念馆里 , 悬挂在空中5米多长的一节输油管道 , 乍一看漆黑平常 , 细看却发现断口处如强力撕扯一般狰狞 。
“这是当时的‘抗战血脉’!”马娟说 , 这条与“史迪威公路”伴生的输油管道 , 起始于印度加尔各答 , 止于昆明 , 全长3218公里 ,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中国第一条输油管道 。
“抗战期间 , 围绕着输油管 , 谍战与反谍战、破坏与反破坏一直都在进行 , 发生的大小战斗几十次 。”中美盟军在反攻缅北日本侵略军的同时 , 组织5000多工程兵保护输油管 。许多人在抢修和保护输油管中 , 牺牲在了异乡 。
正是有了中美盟军和滇西群众、华侨的密切合作 , 输油管道才得以畅通无阻 。仅在1945年5至11月的6个多月时间里 , 它就为中国抗日战场输送燃油10万余吨 , 加速了驱逐日寇的进程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抗战英烈王剑岳 常德这座抗战英雄城市出生的英雄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抗战中被指已赤化成“七路半”
- 新四军老兵忆抗战 一包辣椒“炸弹”呛翻鬼子
- 94岁抗战作家 冒死营救抗日志士参加东北民主联军
- 抗战英烈陈子斌 在破袭同蒲路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