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前日本分裂东北的五大军事阴谋( 二 )
东北易帜后,东北军有25万人,并拥有飞机、战车等先进武器,东北的兵工厂亦可生产各种轻重武器装备部队,而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 。对此,关东军司令部参谋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认为要“以寡胜众”,必须早有准备 。为了制订可行性大的作战计划,关东军曾多次组织参谋至各战略要地进行现地侦察及战术研究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29年7月间的“北满参谋旅行”:从旅顺出发,经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至满洲里,然后经昂昂溪、泰来、洮南返回旅顺 。在哈尔滨研究了“进攻哈尔滨的地形判断”、“松花江渡江作战”和“占领哈尔滨的前进阵地”;在齐齐哈尔去海拉尔途中研究了“兴安岭东侧地区的遭遇战”;在海拉尔研究了“海拉尔防御战”;在泰来研究了“在洮南集中主力的掩护阵地”等 。第二次是同年10月间的“辽西参谋旅行”:从旅顺出发,经沈阳、锦州、山海关至天津、北京,然后返回旅顺 。这次是以对抗演习的形式进行的预想作业 。假设的情况是:“关东军之一部,在击溃中国军队后进行了扫荡,主力正向奉天附近集中,其先遣部队已进至新民屯;而中国军队则得到了关内中央军的增援,先遣部队被其包围 。”在此假定下,研究了“新民的渡河攻击”、“向锦州追击”和“进攻锦州”的作业,实地侦察了锦州的中国军队营防,尔后转入“对山海关西面地区的攻击”,和指挥后续兵团由秦皇岛登陆侧击中国军队的作业 。第三次是1931年7月间的第二次“北满参谋旅行”:从旅顺出发,经郑家屯、洮南、齐齐哈尔、昂昂溪、扎兰屯、海拉尔至满洲里,尔后取道哈尔滨、长春、公主岭返回旅顺 。除了再一次熟悉各地地形外,还在昂昂溪研究了“关于机械部队的运用”,在泰来附近的开阔地进行了正面防御的图上作业 。
此外,1930年春,关东军还组织进行了“攻取奉天城要领”的现地研究;当年夏,进行了“夜袭弓长岭”的研究;当年秋,进行了“东部国境方面现地战术”的研究等 。
第四是武装移民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国内从官吏、商人到军界、财界都在热烈讨论“如何经营满洲问题” 。军国主义分子儿玉源太郎、后藤新午以及外相小村寿太郎都主张向满洲移民50万或100万人 。儿玉说:“战争不可能常胜不败,永久的胜利是与人口的增减相关联的”,让更多的日本人定居中国东北,“那么这个地区自然而然会成为日本的强大势力范围” 。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侵略活动,其动因是军事上、政治上扩张的需要,其步骤是以军事入侵为先导,以移民入侵来巩固它的军事占领,并为新的扩张作准备 。日本移民大都是退役的预备军人,是亦兵亦农的“在乡军人” 。日本将这些人移往东北,使之成为关东军进行侵略扩张的辅助部队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在东北的在乡军人约有1万人,大部安置在南满铁路沿线 。“九一八”事变前10天,即9月8日,东北日侨在乡军人会接到陆军部的密令,要其分别到沈阳、长春、哈尔滨报到 。9月17日晚,沈阳的在乡军人到日本车站附近的招魂碑前集会,他们臂缠黑纱,听取狂妄演说,尔后高呼“为保障满蒙之既得利权而洒军人之鲜血”、“打倒侵害日本权益之张学良”等口号,气焰极为嚣张 。
第五是大肆制造侵略战争的舆论
1929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即大造侵略中国的舆论 。1930年,日本经济危机加深 。同年9月,日本军部的一群法西斯军官成立了秘密组织“樱会”,专门策划“国内改革”和“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其纲领中明确提出:“本会以改造国家为最终目的,为此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 。”樱会的活动得到日本军部将领的支持 。他们为了准备对中国的军事行动,积极作舆论上的准备 。
当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在侵略东北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多大矛盾,只是在做法和步骤上有差异 。对日本政府来说,头等重要的是从经济上控制“满蒙”,而军部则把军事和政治观点放在第一位 。为此,日军部和右翼势力曾于1931年3月发动军事政变,企图建立以军人为主体的政权,以便侵占中国东北 。但由于政变计划不周密、政变军人内讧,致使政变计划破产 。政变破产后,由于军、政双方在侵占“满蒙”上的一致,所以对政变军人没有追究责任 。这些更使右翼的侵略气焰甚嚣尘上,越发加紧策划侵略阴谋 。
1931年3月,板垣征四郎向关东军鼓动说:占有“满蒙”是“实现日本远大理想的使命” 。5月,板垣和石原又向关东军鼓动说:占有“满蒙”是日本摆脱经济危机的惟一方法 。石原还论断:惟有开发“满蒙”,活跃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才有希望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