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柴意新 牺牲在常德前线的虎贲师参谋长

往事追忆 虎贲将军血洒常德
1943年 , 面对日军大举进攻 , 驻守湖南常德的中国军队殊死对抗 , 常德守卫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为我军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 , 奠定了基础 。
当时 , 常德守城部队为陆军第74军57师 , 代号“虎贲” , 兵力总计8529人;柴意新时任该师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 。日寇攻城部队为第3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包括毒瓦斯部队) , 共计4万余人 。
1943年11月19日 , 日军600余人向柴意新所部发起进攻 , 经过两天激战 , 柴意新部击沉日军汽艇三艘 , 伤、毙敌六七十人 。第三天 , 日军增加进攻力量 , 再次向柴意新部发起猛烈进攻 , 战斗一直打到夜晚 。
一连数日的激烈战斗 , 双方损失惨重 。面对固守 , 日军出动飞机对常德城进行轰炸 , 柴意新所部的街头防御工事大部分被毁 。由于敌众我寡 , 57师余下官兵不得不各自为阵 , 守卫战变成“游击战” 。到12月2日 , 57师阵地仅剩下五幢孤房 。师部临时紧急会上提出突围 , 柴意新面对危急 , 主动提出断后 。他将余下的300兵士编为战斗小组 , 分守各个坑道 , 完成掩护任务 。而他坚守的华晶玻璃厂却被日军包围得水泄不通 。生死之际 , 他率众高喊:我们决不作俘虏!冲出敌人的包围圈!不幸就在这时发生 , 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炸响 , 他连同一名警卫员倒在血泊中 。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中 , 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湖南的一次重要交锋 。57师8000余官兵“与城共存亡” , 仅突围出83人 , 柴意新所率团全部战死沙场 。
一门忠烈 川北山乡走出的一代英豪
1907年11月 , 南部县建新场黄家坝村 , 一幢叫柴家大院的老宅里 , 柴意新出生 。族人回忆 , 初中毕业后柴新意南下广东 , 考入黄埔军官学校 , 成为黄埔3期学员 。柴意新侄儿、68岁的柴世家老人回忆 , 柴意新报考黄埔军校 , 是想继承他大哥柴崇林的遗志 。柴崇林当年系刘伯承手下一名营长 , 在顺(庆)泸(州)起义中牺牲 。
毕业后 , 柴意新历任连、营、团长 。1940年 , 柴意新调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1943年 , 升任74军(军长王耀武)57师(师长余程万)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 。
“常德会战”胜利后 , 柴意新遗体安葬于“常德市抗日烈士公墓” 。1944年3月29日 , 即“黄花岗纪念日”那天 , 南部县各界人士在县城中山公署为柴意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学生、青年、商人、市民、上街的农民 , 纷纷自动前来参加追悼会 , 向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追悼会庄严、肃穆、悲痛 , 其规模和场面前所未有 。
【抗战英烈柴意新 牺牲在常德前线的虎贲师参谋长】1985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证书:批准柴意新为革命烈士 。
亲人回忆 父亲的身影依稀入梦
今年78岁的柴陵华 , 自贡市供电局退休干部 , 柴意新将军唯一的儿子 。今日下午 , 操着浓浓川南口音的柴老告诉四川新闻网采访人员:“父亲这次能名列中华抗日英烈 , 作为后人 , 我们应该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
1936年 , 柴陵华出生在南京 。“父亲上陆军大学后 , 我和妈妈跟随他到重庆 。他即将毕业的那年 , 我和妈妈回了趟南部老家 。”柴陵华老人回忆 , “虽然时间过了70来年 , 但我至今还记得老家在建新场 , 有个叔叔叫柴书尧 。”
柴老说 , 母亲李传芸娘家富裕 , 家中的四女一子都在重庆读书 。大约是1935年 , 父母在南京结婚 。1943年冬 , 母亲曾到湖南桃源探亲 , 因战事紧张 , 仅与父亲通过一次电话 , 接着便传来噩耗 。12月3日父亲殉国后 , 部队派3名警卫2名军官将柴夫人送到自贡 。从此 , 母子俩就在自贡安家 。
柴陵华老人回忆:1985年 , 四川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 , 先后批准“柴意新同志为革命烈士” 。2007年 , 李传芸老人走完了人生旅程 , 享年87岁 。“这么多年了 , 关于父亲 , 我早已记不清他的面容 , 但他的身影 , 时不时还依稀入梦 。”柴陵华老人说 , “今年的清明节 , 我和家人去了湖南常德 , 为父亲扫了墓 , 了却多年的心愿 。至于南部老家 , 如果条件允许 , 我也想回去看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