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火突击红石镇 旋风司令韩先楚威名扬

一次阵亡7人却歼敌1个师又1个团的成功伏击,一个25:1的神奇记录,一场几乎无人知晓的伟大战斗 。
1947年4月3日6时,在东北一个叫做红石镇(位于今吉林省柳河县)的地方,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打破了凌晨的寂静 。炮火急袭之后,东北民主联军的指战员们顶着凌厉的寒风,踏过没膝的积雪,对当面敌人发动了快速绝伦的勇猛冲击 。这场战斗仅仅持续了短短的10个小时,却诞生了一个惊人的记录:国共双方人员损失25:1 。国民党军1个师又1个团的部队在战斗中遭到毁灭性打击,东北民主联军仅仅阵亡7人 。
这是一场本应当彪炳千秋的经典伏击战,长期以来却一直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伟大的战斗理应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 。本人在此抛砖引玉,诚请各方人士批评指正 。
一、狭路相逢黑土地
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和东北民主联军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的较量走到了最后阶段 。经过此前3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国民党军机动兵力较少,士气低落 。相反,东北民主联军不断发展壮大,各部队战术素养迅速提升,国共双方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东北战局正在悄悄发生着可以决定历史走向的重大转变 。
松花江解冻后,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南下策应不便,从而给了杜聿明可乘之机 。杜聿明决定继续坚持“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以一部兵力监视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集中主要力量,对南满临江地区发动第4次进攻 。杜聿明调集11个师约20个团,共计10万人,由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亲自指挥 。国民党军兵分三路,中路部队担负主攻任务,左右两路部队负责策应中路作战 。中路部队主力为13军第第89师,另有54师162团、暂编20师一部等多支部队,总计约10个团,指挥官为13军军长石觉 。3月27日,国民党军开始发起进攻 。此后,其左、右两路部队行动谨慎、缓慢,中路第89师则骄兵冒进,气焰嚣张,大有不克临江誓不罢休之势 。
第89师如此嚣张,与其强大的战斗力密不可分 。第89师组建于1931年,是蒋介石正宗嫡系部队 。国民党军中名列蒋介石八大金刚的钱大钧、曾有“中原王”之称的汤恩伯都曾在该师担任师长,民族英雄戴安澜也曾在该师担任副师长 。抗战期间,第89师在南口血战中曾经让日军伤亡惨重,在台儿庄大捷中也立下过赫赫功勋 。抗战胜利后,第89师奉命进军东北 。1945年11月15日,第89师占领九门口,对山海关形成合围,成功迫使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0月31日,东北地区共产党军队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方才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放弃山海关 。在国民党军的作战序列中,13军是一支传统主力部队,第89师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13军的骨干部队 。该师不但拥有美械装备,军官也大都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基层士兵大多都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之强,确实非一般国民党部队可比 。
同第89师相比,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南满)军区主力第3、4纵队颇有点名不见经传的味道 。此外,这2支部队在之前的3次临江保卫战中消耗较大,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国民党军咄咄逼人之势,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陈云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无论代价多么巨大,都要坚持下去 。陈云在致林彪等人的电报中明确提出,即使把第3、4纵队打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也要争取较为完整的南满根据地 。
二、临阵换将设奇谋
为保证此次临江保卫战的胜利,辽东军区决定成立前方临时指挥部,由第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和第4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并要求韩先楚到第3纵队协同曾克林指挥作战 。3月31日,韩先楚接到军区的作战动员令,立即出发赶往第3纵队会商作战计划 。当晚10时,韩先楚同随行参谋人员以及骑兵通讯班共10余人到达第3纵队指挥所四道沟子 。
经过一番讨论,关于作战方案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意见 。第3纵队首长认为,国民党军暂编20师属于滇系部队,战斗力一般,且处于战线外侧,易于歼灭,因此主张先解决暂编20师 。韩先楚则提出了另外一个几乎是截然相反的意见:歼灭美械装备的第89师 。韩先楚的理由是,第89师是国民党军主攻部队,一旦将其消灭即有可能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但第89师战斗力强悍,且处于中间位置,以其为目标显然比较冒险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将2个作战方案同时上报陈云和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裁决 。
电报发出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收到了陈云和肖劲光的复电 。两人在复电中不但明确表示同意韩先楚的意见,而且指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战斗 。关于作战方案的争议结束了,却随之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 。更何况曾克林的职务原本高于韩先楚,当时的参战部队又以第3纵队为主 。照常理推测,韩先楚统一指挥第3、4纵队必然会存在较大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