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汉军阵营中最先警觉韩信的并非刘邦?

韩信是功高震主 , 被刘邦猜忌 , 怀疑韩信想造反 , 才狠心害死他的 , 好象只有刘邦两口子恨他 。其实 , 这只是以前从小人书上看出的心得 。后来读书逐步多了些 , 才知道韩信的生存环境是逐步恶化的 , 也是他贵族秉性自恃过高 , 没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彻底融入大汉一统的事业 , 导致脱离时代 , 脱离环境 , 脱离同事 , 失去政治基础 。说到底 , 是他性格决定命运的一种必然 。而且 , 最先反感和警觉韩信为人不坦荡 , 为将不忠耿的 , 还不是刘邦两口子 , 而是刘邦身边的高人 。此说何来呢?
韩信拜将以后 , 刘邦对他进行了一番招聘谈话 , 听了他深思熟虑的灭楚兴汉 , 打击项羽势力 , 争夺天下的分析筹划 , 很是赞成 , 就放心让他领军出征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 , 先搞了个“暗度陈仓” , 使刘邦大军顺利越过秦岭天堑 , 从汉中直抵关中 , 又用了半年左右时间 , 击破项羽安排的章邯等“三秦”守将封锁 , 逼死章邯 , 稳定了关中 , 把自己的战略保障基地从汉中前移至关中 。接着 , 韩信又配合刘邦完成了直捣项羽统治中心彭城的战略进军 , 直接摸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的老虎屁股 。后来 , 刘邦大军因胜后松懈 , 疏于防范 , 包括韩信麾下在内的50多万汉军被项羽3万精悍骑兵奇袭溃败 。项羽反攻得手后 , 刘邦被迫退回关中补充整顿 , 准备卷土重来 。韩信又奉刘邦命令 , 分兵独挡一面 , 扫荡位于北方的原韩、赵、魏等国旧地 , 清除项羽向北发展的战略空间 。防止盘踞这些地方的旧贵族势力策应项羽 , 确保汉军北翼安全 。
“汉赵之仗”后 , 韩信有点居功自傲了 , 居然拥兵自重 。大军停在赵地蓄膘 , 韩信、张耳则常睡在账中养心 , 听凭刘邦大军在成皋一带艰苦鏖战 , 最后被项羽打的溃不成军 。刘邦急的火烧眉毛 , 想叫韩信率领得胜之师从赵地向东 , 扫荡齐国 , 从东面威胁项羽的指挥中心彭城(今徐州一带) , 以使项羽两面受敌 。韩信不想听从刘邦指挥去打齐国 。刘邦不答应 , 但鞭长莫及 。后来刘邦从成皋战场败退下来后 , 身边只剩夏侯婴一人陪着 。两人逃命好几天 , 好不容易摸到赵地 , 连夜赶到韩信军营 , 进入韩信睡觉的大帐 , 把韩信的军权兵符一下剥夺 , 还把韩信的兵马调动一番 , 造成大军伐齐的架势 。待韩信在军营喧闹中一觉醒来大惊失色 。这个时候 , 韩信只得乖乖地听从刘邦的钳制与鞭策 , 出兵攻打齐国 。韩信这次怠工 , 刘邦虽然心里有气 , 但事情一过 , 刘邦也没多想 , 还是保持着对韩信的高度信任 。
刘邦为何不容韩信懈怠 , 要他连续作战 , 抓紧伐齐呢 。因为他把伐齐部署看成灭楚兴汉的重要一步 , 其中心思想是:一、此时项羽主力虽然兵威尚在 , 却已渐成孤军 。北方韩、赵、魏、代等旧地已由韩信、灌婴率军扫平 , 或者表示依附 , 全在汉军控制之下 , 不用耽心楚军能拉拢原来的旧贵族势力从北方威胁汉军 。南方有游击战专家彭越、颇得霸王用兵真传的英布大军钳制 , 骚扰 , 楚军昼夜不安 。二、由韩信 , 灌婴再率军挺进齐地 , 灭了不听话的异己势力齐国 , 把齐地江山纳入汉军旗下 , 从东面威胁楚军 。三、让彭越、英布的军队从南面配合打击楚军 。四、自己率汉军主力从西往东猛攻项羽防线 , 让项羽的楚军四面受敌 , 陷于铁壁舍围 , 创造条件寻机决战 , 一举灭楚 。
为了走好灭齐这步大棋 , 刘邦在命令韩信进军的同时 , 还搞了双保险 , 又命得力辩士出使齐国 , 说服齐国君臣认清形势 , 靠拢汉军 , 共同灭楚 , 将来享受优惠政策 。齐国本来是项羽的死对头 , 造项羽的反比刘邦还早 。齐国与项羽的楚军作战周旋已有多年 , 正愁出路 。此时经刘邦的特使一点拨 , 竟如瞌睡遇枕头 , 欣同意归附汉军 。韩信出兵伐齐的进军过程中 , 齐国归顺已成事实 。韩信得知刘邦特使说服成功的消息 , 本应停止进军 , 维护上级政治信誉 , 坚持和平统一 。按常理 , 韩信此时应该因时制宜 , 一方面指挥大军就地驻扎 , 保持压力 , 一方面请示刘邦的下一步安排 。可他在军中谋士蒯通的煽动下 , 没有如是 。他一是眼红刘邦特使口舌之功的政治能力胜过自己劳师远征 , 心理不平衡 。二是顾虑齐王归顺后刘邦多一个帮手 , 自己多一个竞争 。三是为了占领齐地为己有 , 以造就既成事实 , 为以后“自称齐王”铺平道路 。韩信不顾形势变化 , 指挥大军出其不意攻打等着和平接收 , 想加入汉军阵营的齐军 。齐国军民遭受了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兵灾 。更重要的是 , 韩信在明知形势明朗的情况下 , 还执意进兵 , 一是使汉军失信于齐 , 也失信于天下 , 使刘邦以后对敌对势力进行政治瓦解的工作失去了信誉 , 增加了难度 。二是使奉命完成策反任务的汉使成了齐人眼中的阴谋家 , 怀疑汉使口密腹剑 , 嘴上谈和平 , 身后出黑手 , 让汉使百口莫辩 , 陷于绝境 , 被齐国君臣愤怒烹杀 。三是韩信自行其是的行为 , 犯了今天常说的“枪指挥党”的政治错误 , 让人开始防着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