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如何成为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二 )


谈判双方立场接近,按照日内瓦公约遣返战俘,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小小的台湾随即成为“搅局者” 。1951年12月18日,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发表谈话称,“目前在韩境联军所掌握之中国战俘,已有多人强烈表示不愿回到铁幕之中…… 将此辈刚领悟自由意义之中共及北韩战俘强迫遣送至共产暴政巨掌之下,既不民主,复背基督教义……”
从1952年1月15日美国参联会重新发给李奇微的指令来看,台湾当局的表态,无疑已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态度:“作为最后的立场,你获得授权同意全部交换战俘,但是不能使用武力强制遣返 。”此后数月内,美方立场在“自愿遣返”和“全部遣返”间摇摆不定 。
1952年2月14日,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乔伊海军上将致电参联会称,“联合国军的任何单边的甄别、以期制造既成事实来解决强制遣返问题的做法,都将构成美国方面的背信行为,而且必然会引发共方对我方战俘的报复 。”叶公超随即于2月25日通知美联社,“‘中华民国政府’对凡自愿来台参加反共抗俄工作,并经盟军考察属实之投诚‘匪俘’,均可接收来台 。”
2月27日,参联会又致电李奇微,表达了“最后的最后立场”:美国政府不会强制遣返战俘 。同日,美国驻韩大使MUCCIO致电称,“我们知道我们的军方带来了很多的中国人,他们的团队分布在翻译和公民教育学校人员中……我个人有个感觉:中国人已经影响了巨济岛和板门店的事态发展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罗伯特阿奇奈利指出,“尽管对华盛顿的支持绝对依赖,但国民党政府远不是顺从的冷战代理人,并且对美国政治的理念和运作都能产生自己的影响 。”
不曾参战的最大赢家
当朝鲜南北分治已成定局,首先是急于结束战争状态的金日成立场松动,只剩有斯大林支持的中方坚持按日内瓦公约遣返战俘 。
然而,当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苏联方面不再坚持此前的立场,使得中方孤掌难鸣 。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确定战俘按照自愿原则遣返 。至此,志愿军战俘去台一事最终尘埃落定 。
此后,台湾国民党代表团屡屡向联合国提及战俘赴台一事,以此证明“中国人只要有选择就一定会拒绝共产主义”,进而证明其政治主张的正当性 。
战俘赴台一事赢得政治主动后,台湾当局进而于1952年签署《台北条约》,正式从日本手中将台湾主权收归中国 。1952年11月,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更为激进、强硬的远东政策,与台湾当局于1954年签署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这标志着台湾重新被纳入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台湾也因此得到了此后20多年的生存空间保证 。
“台湾不曾参战,却因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常诚认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