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密闻 八路军出兵配合并未让重庆满意

在讨论中共是否出兵这个问题时,必须明确一点:中共和国民党一样,都担心对方投降日本;而且,在中共看来,蒋介石反共也是意在与日本妥协 。
5月14日,毛泽东在致周恩来的电文中就指出,蒋介石“发动两次自毁藩篱的反共高潮给日本看”,是希望日本不再进攻,但蒋的这个政策根本错了 。
另一方面,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也确实让苏联的形象大为受损,让中共遭受很多国人的质疑,怀疑中共会追随苏联的步伐,和日本妥协,从而不配合中央军对敌作战 。
1941年4月17日,黄炎培“招周恩来、董必武来,舜生、伯钧亦到,请中共表示态度 。周极言苏联此约乃其一贯之政策,与对华毫无关系,至中共态度,决不因此变更云云 。董略同”。
19日,沈钧儒、王造时、张申府、史良等九人,“素以亲苏著名 。今日致一函于苏联大使潘又新,询问日苏协定之意义,意存责问”。
23日,唐纵日记说:“闻向日同情中共之青年,莫不痛哭流涕 。”从这几则史料足以看出中共在此时受到的舆论压力是很大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中条山战役之后,加上同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中苏英美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国内政治格局因此发生转变,人们对中共的疑虑也随之消失了 。
5月8日,毛泽东要周恩来答复国民党,配合作战是“当然如此,不成问题” 。同一天,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则指出: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依然是基本的,国共间的阶级矛盾依然处于从属地位 。5月9日,毛泽东、朱德致电八路军、新四军各部负责人:“日来平汉、同蒲各路运输甚忙,战事有在近日发生可能 。判断经此役国民党反共气焰当大减杀,时局有好转希望 。”“国民党要求我军配合作战,唯仍想用激将法 。”“我们方针决不被其激将法所动,……在接近豫陕地区,应有相当部队配合友军作战,并极力发展统战工作 。但不要乘机向国民党地区扩展,使蒋桂各军放心对敌 。”此电非常重要,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毛泽东这时还不知道晋南战役已经正式打响了,这也说明中共的通讯联络确实不那么便捷,所得到的信息也要慢几天;第二,毛泽东要求在战事可能发生的地区,应有相当部队配合友军作战,而且各地不能乘机向国民党地区扩展,以便蒋桂各军放心对敌 。
5月14日,毛泽东、朱德又致电彭德怀:“据悉:敌兵沿黄河增多,飞机亦有增加,敌似有在飞机掩护下抢渡可能,我军于此时机有在敌侧背给以打击以振奋国民党之必要” 。“目前国民党非常恐慌,望我援助甚切 。判断在日寇此次打击下,国民党不能不向我讨好 。国共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 。因此,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但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而是周密考虑情况,给以有计划的配合 。”“我意主要配合区域应是晋东南与冀南,其他作为次要配合区域(即按寻常状态作战) 。”毛泽东强调,中共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 。而且,毛泽东把八路军一直在进行着的与日军的作战(即寻常状态作战)也看作是配合对敌作战 。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年谱》中的一则材料可以说明 。
5月18日,邓小平和刘伯承在通报冀南军区动员群众击敌、破路的战绩时说:“冀南军区为粉碎敌之全面占领冀南及实行‘清剿’的企图,自本月五日至九日以新七旅及冀南军区四、五分区,动员群众两万余人,实行了五天的大破袭 。计大小战斗十七次,破路、破墙、填护路沟共十四次,攻克敌六个据点,毙伤敌伪一百三十余人,生俘伪军五十八名” 。在邓小平等人于5月5日至9日对敌展开破袭战的时候,他们根本还没有接到配合中条山战役的命令 。
5月1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左权,要求八路军“总部应与蒋介石、徐永昌、卫立煌、阎锡山通报,不断告以敌情、战况,特别是胜利消息,表示我军热心配合作战,并向他们请示,以影响其抗战决心,争取国共好转” 。此处的一个关键是:毛泽东要用实际行动及胜利消息来振奋国民党,加强其抗战决心,同时争取国共关系好转。
5月18日,毛泽东、朱德又致电彭德怀,对其提出的作战计划表示同意,并且说:可以“在一部分地方打得大些,而在其他地区则打得小些,使国民党觉得我们真在打就好了” 。这和毛此前提出的主要配合区域和次要配合区域的观点是一致的 。
由上所述可知,这时配合国民党对敌作战是中共的基本主张,而且时势的演化也要求中共配合作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