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抗战之路 西北军血战喜峰口大刀除日寇
如今的和平区求志里1号系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故居 。当年,麦新有感于其麾下大刀敢死队的勇猛,创作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谈起宋哲元带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首《大刀进行曲》 。即便是未曾经历抗战岁月的中青年,也对这支儿时学唱的爱国歌曲印象深刻 。提起大刀队,宋哲元的外甥女李惠兰翻出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 。“说是大刀队,但并不是简单地拿着大刀去和敌人拼杀 。很多队员平常就练就了一身武艺,懂得使用各种刀法!”在大刀队的最后一张合影中,队员们手握大刀、站姿挺拔、威风凛凛 。
在著名的喜峰口战役中,日寇企图越过长城吞并华北,宋哲元带领二十九军与四十军组成第三军团,负责热河以东岭南一线防务 。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先头部队一到喜峰口,发现这里已被日军第十四混成旅团占领 。于是,三十七师先头部队组成了500人的大刀敢死队,直接与进攻喜峰口两侧的日军展开肉搏 。虽然当时的日军拥有飞机、大炮、重机枪等优良武器,但这些在与大刀队的近身混战中全无用武之地 。在这场残酷而激烈的混战当中,500人的大刀队最后仅有23人生还 。随后,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抗战前敌总指挥,后者两次率部夜袭敌营,以近战和夜战的方式战胜拥有机关枪、大炮的敌人——手榴弹扔入敌军帐篷,日寇仓皇逃出,大刀队员上前一刀封喉 。喜峰口一战的成功,不但打响了二十九军武装抗敌的第一枪,也让大刀敢死队的美名深深地铭刻在抗战史上 。
【西北军抗战之路 西北军血战喜峰口大刀除日寇】“当时全国各大报纸对战况的报道和对二十九军的赞扬,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李惠兰告诉采访人员 。正因如此,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时,命名的副标题正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明宣宗朱瞻基皇位之路非常顺利他为何能创仁宣之治
- 揭秘慈禧获宠之路 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咸丰帝?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怪兽阻挡成吉思汗西征之路 大象阻止印度的沦陷
- 细数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 从孙子到霸主之路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北宋名将狄青 天下第一名将的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