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朱立文 侏儒山上打日寇不幸为国捐驱

抗战英烈朱立文(1909一1941),原名朱连升,广西百色县后府街(今百色市红旗街)人,新四军第5师15旅副旅长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
朱立文烈士简介
朱立文烈士是广西百色人 。8岁读私塾,10岁上小学,因家境贫寒,仅读两年小学便辍学 。为了生计,不满13岁便到资本家的工厂里当童工 。1929年夏天,参加红军 。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2月11日,参加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到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工作,后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3团参谋长、第5团副团长,第6团团长,襄西指挥部指挥长 。
1941 年,在侏儒山战役中,朱立文牺牲 。朱立文是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时年32 岁 。
2014年9月,朱立文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朱立文烈士平生经历
朱立文,原名朱连升,1909年9月24日出生于广西百色县后府街(今百色市红旗街) 。家贫,8岁开始读私塾,10岁上小学,才念了两年书,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中途退学,随即成为资本家工厂里的小童工 。资本家的压迫剥削、官吏的贪污腐化和社会的贫富不均,使朱立文对这黑暗社会深恶痛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逐渐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
1929年,李明瑞、俞作柏主政广西,他们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共产党采取宽容的政策 。中共党组织派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到广西开展工作 。他们到达广西后,一方面开展上层工作,通过各种关系使共产党员进入机要部门工作;另一方面派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深入到工厂、学校和广大农村,宣传发动,号召人民起来参加革命 。血气方刚的朱立文当时正苦于革命无路、报国无门 。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很快与镇上的九名青年一道加入了革命队伍 。12月10日,组织通知他们集合 。当时,朱立文尚未晓得著名的百色起义已经是弦上之箭、一触即发了,但他是一个服从命令的小伙子,他匆匆跑回家,可父母都不在家,只见弟弟、妹妹 。他嘱咐他们好好念书,并把身上仅有的几块银元给他们,便挥泪别家,毅然参加革命队伍 。
第二天,百色起义爆发 。朱立文参加了攻占百色城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成为随即成立的红七军的一名光荣战士 。1930年11月,他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沿途经过许多恶战,于第二年7月胜利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由于英勇善战,他从一名士兵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朱立文任红三军团第七师某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曾任周恩来的随行参谋,后进入延安抗大学习 。
1938年,朱立文从延安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竹沟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工作,任副参谋长 。第二年1月,他随李先念南下鄂中,先后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三团参谋长、第五团参谋长、副团长、豫鄂挺进纵队第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副旅长兼四十三团团长和政委等职务,在开辟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1940年10月的一天清晨,驻扎在湖北坪坝整训的豫鄂挺进纵队第六团团长朱立文正和他的战士们共进早餐,突然消息传来:昨天夜里,驻扎在湖北京山三阳店的日军约千人,在沿宋河公路南下的途中突然转向坪坝,正向坪坝发动第二次进攻,形势已十分危急 。朱立文放下碗筷,立即与参谋长研究部署,迅速下达了作战命令 。伏击圈设在坪坝东南的崔家冲 。这里是敌人必经之地,且重岩叠嶂、森林茂密,是伏击敌人的好地方 。敌军很快就出现了,骑兵步兵气势汹汹 。当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时,只见朱团长一声令下:“打!”密集的炮火从四面向敌人射来 。敌人猝不及防,被打得抱头鼠窜,死伤惨重,丢下了一大批武器和十多匹战马,占领坪坝的企图彻底破产 。坪坝伏击战的胜利,使豫鄂挺进纵队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系畅通无阻 。
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以两个师的兵力向香炉山、高庙一带的抗日根据地进犯,新四军驻扎在此地的部队少,且尚未扎稳脚跟 。时任十五旅副旅长兼四十三团团长和政委的朱立文率领部队英勇地与敌伪军队展开激战 。他亲临前线英勇杀敌,在香炉山战斗中,双方撕杀异常激烈 。朱立文率部以少胜多,越战越勇 。在激战中,朱立文不幸身负重伤,子弹从右前胸直穿胸后,血流如注,他用左手护住伤口 。继续指挥战斗,不愿下火线,急得卫生队长钟华只好强行把他抬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