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谢翰文 在太行山反扫荡作战中被俘牺牲

谢翰文(1904—1942) , 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
又名谢汉文 , 号鸿锡 , 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城关西门槐树下谢家村 。青少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新思想影响 , 追求革命与进步 。中学毕业回乡 , 即参加革命活动 , 是耒阳共青团组织首批发展的团员之一 。1925 年五卅惨案发生后 , 谢翰文积极组织宣传队 , 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 。1926 年 , 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7 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 , 谢翰文奉命只身潜入衡(阳)耒(阳)边界的桐子山地区 , 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28 年2 月 , 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攻占耒阳县城 , 他任县苏维埃特派员 , 负责领导桐子山地区的农民武装 。后随朱德部上了井冈山 。不久 , 调到红四军第二十八团任书记官 。1930 年6 月 , 谢翰文建议创办《红军日报》 , 7 月 , 《红军日报》正式问世 。《大公报》的评论发出红军在戎马倥偬之际“犹知注重报纸宣传 , 不稍松懈 , 吾人对之 , 宁无愧乎”的感叹 。1934 年10 月 , 谢翰文随军长征 , 为红军编写了许多行军快板 , 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铿锵有力、激越豪迈而见长 , 战士们边行边听 , 边走边唱 , 对鼓舞部队士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他编写的《冲锋歌》很受欢迎 , 一直被红军战士唱到陕北 。
1935 年9 月 , 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哈达铺 , 改编为陕甘支队后 , 谢翰文被调到西北红军大学(即红军教导师)任校务处长 , 实际上负责全部工作 。1937 年1 月 , 西北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 学校由保安迁至延安 , 他被任命为学员十三纵队队长 。后又调校部任政治宣传科科长 。
1941 年初 , 谢翰文调任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在离开“抗大”时 , 他给接替他工作的牛克伦留下了“深刻研究马列主义原则 ,  不断创造新的宣传方式与方法 , 把自己锻炼成为党的宣传家”的临别赠言 , 这是他在“抗大”工作最真实的概括 。
【抗战英烈谢翰文 在太行山反扫荡作战中被俘牺牲】1942 年5 月 , 日军对冀中、太行、太岳、冀西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野蛮的拉网大“扫荡” , 八路军总部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5 月23 日 , 他率总后政治部转移到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一个小山村时 , 不幸被日军包围被俘 , 后押至太原 。在日军的严刑拷打面前 , 他始终坚贞不屈 , 终被日军秘密处死 。时年38 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