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多死亡3万多被俘 这是中国抗日史最耻辱一战!

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耻辱的一次战役 , 国军参战的十五万军人竟有四万二千人战死于日军的枪炮之下.
这场战役就是中条山战役 , 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 。
前后历时一个多月 , 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 , 除少数突围外 , 大部溃散 , 被俘虏3.5万人 , 遗弃尸体4.2万具。
包括第三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十二师少将师长寸性奇等滇军名将在内的多名国军将领壮烈殉国 。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最耻辱的战役?

法西斯伙伴的胜利滋生了日本的野心
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 , 亡华无期 , 进退维谷之际 , 其法西斯伙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 , 突袭侵占波兰 。接着 , 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 , 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 。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 , 1940年底 , 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 , 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 , 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 , 改变预定计划 , 不放松对华压迫 , 准备在夏秋之际 , 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 , 力图解决中国事变” 。
而在百团大战之后 , 遭到重创的日军更加认定深入其后方的八路军是华北治安肃正的最大癌症 , 必须集中全力予以剿灭 , 但是中条山地区近二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存在 , 牵制着日军三个师团 , 如果首先将其消灭 , 日军即可自由行动 , 那时候就可以全力对付共产党的八路军 , 因而决定发动中条山战役 。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 , 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处北岸 , 东西约一百七十公里 , 南北约五十公里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 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 , 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 。对中方来说 , 占之 , 即可以此为根据地 , 瞰制豫北、晋南 , 屏蔽洛阳、潼关 。进能扰乱敌后 , 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 , 积极防御 , 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
就日方而言 , 得之 , 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 , 既可渡河南下 , 问津陇海 , 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 , 解除心腹之患 , 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所以 , 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
大军已绝食三日 , 四周皆有强敌
中方守军十六师 , 约十五万人 。日军六个师团 , 近四个混成旅 , 三个飞机飞行团 , 总兵力约十万人 。
中国守军有利条件还是很多 。
中条山附近一直是双方自内战爆发之后的前沿地区 , 在战役爆发前的三年之中 , 互相对峙 。但是国军一直没有修筑较好的防御工事 , 到战役爆发时 , 才仓促应战 。1941年5月7日 , 中条山外围的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 , 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
从整个战役来看 , “中国守军处处被动挨打 , 毫无积极主动精神可言 , 有利条件荡然无存 , 甚至没有还手之力” 。
道路崎岖 , 交通困难 , 兵力机动和补给运输均感不便 , 各部队均无粮食储备 , 正式开战仅四天 , 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就致电蒋介石 , 说“大军已绝食三日 , 四周皆有强敌 , 官兵空腹血战 , 状至可悯 , 若不急筹办法 , 恐有溃散之虞 。”
武器装备落后 , 炮兵极度缺乏 , 日军拥有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五百门 , 而中国守军平均每师只有一门 , 根本无力封锁山口道路 , 更别谈打破日军封锁 。
日军空军威胁极大 , 交通线、通讯联络经常被切断 , 作战第一天 , 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袭击 。日军进攻中大量使用毒气弹 , 使中国守军无法坚守 , 难以长时间与敌周旋 。另外 , 守军各部队待遇不一致 , 严重影响了部队团结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