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惨剧:河南\75.8\灾,近2.6万人遇难( 二 )



一片白茫茫的洪水逐渐退去 , 驻马店被洪流肆虐了半个月的土地终于露出了真容 , 泥泞的土地上遍布着残砖碎瓦、碎枝腐木;被洪水泡烂的人畜尸骸于烈日下曝晒 , 最终于一人高的地方氤氲出一阵淡薄的雾气 。
还不待人们松口气 , 病痛的折磨又来了 。
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 , 很多人发着高烧得了脑炎 , 能够治疗脑炎的安宫牛黄丸地方数量稀缺且无法及时送到病人手中 , 这就导致在当时洪灾各处都有不少人因脑炎去世;除了脑炎外 , 由于半个月内洪涝灾害区域的灾民得不到粮食补给 , 许多人只能吃树叶 , 这就导致有许多人还得了肠炎 , 饱受折磨 。

除了前面提到的有上千万人受到洪灾波及、2.6万人直接受灾死亡外 , 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还直接导致了1100万亩的农田受到了毁灭性灾害、三十多万头耕牛与七十二万头猪被冲走 , 连我国的京广线都被冲断了102公里 。


京广线破坏导致灾区运输补给更为困难 , 之后经过了相关部门的高速抢修 , 才在48天后恢复了运输 。

那么为何一次超级台风的来袭 , 最终会酿成如此大的悲剧呢?由于当时预报员对该地区降雨量的预测仅为100毫米 , 再加上7503号台风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的行踪有过消失 。 这也就导致了相关地方没能提前预警 , 而民众也以为连日暴雨很快就会过去、缺乏安全防范 。
而我国之所以会对“75.8”暴雨形成误判 , 主要是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 , 我国的气象科学仍旧处于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进步的状态 , 基层的气象站台主要是依据压温湿曲线来判断天气 。
而在驻马店溃坝事件发生之后 , 我国各级气象预报人员也都及时反省自己 , 最终开始采取联合攻关的方式来分析暴雨原因 , 最终建立了多种致洪暴雨天气预报模式 。
另外由于在我国建国以来 , 一直没有发生过大型水库的溃堤事件 。 所以在河南连日暴雨的情况下 , 谁也没有设想过板桥水坝以及石漫滩水坝产生溃堤的情况 , 毕竟谁又能想到1975年大洪水居然是人们料想中的“千年一遇”洪水水量的两倍呢?

而与此同时我国当时在水库安全标以及洪水计算方法上面 , 大多是参考了苏联 。
最后 , 是我国长期以来在建立水库、水坝的习惯 。
早在1958年 , 我国河南地区就提出了新建水利的经验 , “以序为主 , 以小型为主 , 以社队自办为主” , 由于这种建坝方式简单、短期见效快以及普及度高 , 所以这种以蓄水为主要目的的建坝经验很快就在全国内实行了大规模推广 。
尤其是安徽地区 , 直接就在淮河流域的河道上建立了一道道的小型水坝 。 这些水坝在蓄水上对于河南、安徽等地起到了巨大作用 , 可实际上也为后来的垮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其实早在河南推广新建水利经验的时候 , 我国卓越的水利工程师陈惺就试图阻止 , 因为他认为在平原地区实行这种“重蓄轻排”的小型水库是非常危险的 , 是会对地方水域 , 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 , 不仅仅是地表积水过多会形成洪涝灾害 , 地下积水过多、地下水位过高 , 同样分别会引发渍灾和碱灾 。
而河南“75.8”洪灾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 。
我们应当重视气象研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气象研究工作无关紧要、相关技术够用就行 , 可事实并非如此 。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李泽椿就曾经说过 , “气象工作者必须增强业务观念、气象科研技术方面需要不断进步、每一位一线气象人员都应当具有丰富的气象知识储备” 。

另外想要防止洪涝等自然灾害 , 光光依靠气象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 需要将气象、水文、环保乃至于农林业都纳入一个防灾体系来综合考量 , 构建一个自然环境方面的统一观测网站是势在必行的 。
最后 , “75.8”洪灾也让我国深切地意识到了防灾治灾的重要性 。

天灾往往很难避免 , 但却有很多手段可以减轻其灾害 , 在“75.8”洪灾之后我国开展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紧急防治措施演练 , 最终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水平 。
这里我们依然以洪灾为例 , 由于有了“75.8”洪灾的教训 , 在1998特大洪水发生的时候 , 我国很快就展开了一系列应对手段 , 也因此才能够在洪水规模更大、流量更高以及波及范围更广的情况下反而降低了人员伤亡比例 。 而随着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 如今的天灾 , 已经很难给我国再带来那般巨大的威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