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湾抗日义勇队 同日军说日语宣传反战理念

【揭秘台湾抗日义勇队 同日军说日语宣传反战理念】台湾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 , 抗战时期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同胞同仇敌忾 , 共同奋战 , 抵御外辱 。台湾义勇队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 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秉持“保卫祖国 , 收复台湾”的信念 , 投身祖国抗战 , 其抗日足迹遍及闽浙赣等地 , 影响远及东南亚 。义勇队从1939年成立时的二三十人发展壮大 , 到1945年已有381人 , 在闽台胞是其主要组成成员 。他们为抗战胜利、收复台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 , 本报特辟专版缅怀英烈 , 追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
崇安走出的义勇队
1937年7月7日 , “卢沟桥事变”发生 。当时 , 祖国大陆的台胞主要散居在福建、浙江、广东三省 , 其中以福建为数最多 , 约有两万人 。抗战爆发 , 日本当局迫令台胞回台 , 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回台湾 , 一部分人则坚持留在祖国大陆 。
出于安全考虑 , 福建省政府将留闽台胞集中起来 , 统一安置在闽北崇安县(今武夷山市) , 总人数达400多人 。1938年11月 , 长期从事抗日活动的台胞李友邦从浙江来到崇安县 , 动员和招募崇安的台胞参加义勇队 。
相关的回忆资料显示:当夜 , 李友邦在广场中呼吁台胞抗日 。有人问他:“要怎么抗日呢?”李友邦回答:“可以扛起枪上前线 , 用日语去宣传给日本人听 , 让他们反战 。”
1939年2月 , 在浙江省金华县城酒坊巷18号正式成立了台湾义勇队 , 另由6名儿童组成了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以下简称台湾少年团) , 人员组成以崇安台胞为主 。李友邦任队长兼少年团团长 , 张一之任队秘书 。张编写了队歌和团歌 , 并由贺绿汀等谱曲 。义勇队队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 , 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要把日寇驱出祖国 , 要把他在台湾的镣锁打碎 。为正义抗战 , 保卫祖国 , 解放台湾 , 把日本帝国主义整个摧毁 , 整个摧毁 。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 , 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
建阳医院里的“台湾医生”
台湾义勇队成立后 , 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福建省档案馆馆员陈风介绍 , 台湾义勇队当年在金华主要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 , 对敌政治工作 。义勇队成员熟悉日语 , 他们翻译日军文件 , 审讯并教育俘虏 , 深入敌伪组织获取情报 , 教战士日语口号等 , 这是义勇队最为直接的抗日战斗 。第二 , 医疗救护工作 。此外 , 他们还开展了生产报国和巡回宣传工作 。
医疗救护是义勇队抗战活动中最具成效的工作 。崇安台胞中从医者多达52人 , 其中35名参加了台湾义勇队 。台湾义勇队成立后 , 率先设立了医疗工作部 , 1939年 , 台湾义勇队在金华成立抗战时期第一家医院 , 之后 , 又相继在衢州、兰溪、建阳成立了三家医院 。
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 , 台湾义勇队坚持到最后一时刻才奉命撤离金华 , 经江山 , 翻仙霞岭 , 再经福建的浦城、建阳、南平、永安 , 于10月中旬到达龙岩 。1943年义勇队在建阳成立“第四台湾医院” 。
建阳的台湾医院开张后 , 每日平均看诊治疗200人左右 , 8个月治疗病患48536名 , 医院对荣军、义民、贫民完全免费治疗 , 其余都是按成本从廉取价 。他们还经常下乡义诊 , 因此 , 被前方战士和当地民众尊称为“台湾医生” 。
除了医疗技术外 , 台湾义勇队中还有不少技术人员掌握有制造重要战略物资樟脑或药品的技术 。他们在盛产樟树的闽北、浙南建立樟脑制造厂 , 制造出战场上所迫切需要的麻拉利亚药水、皮肤病药膏和需求量大的胃病特效药等 , 缓解了抗战时期的药品紧缺困难 , 挽救了众多抗日战士和老百姓的生命 。
三次突袭挥剑厦门
1942年的浙赣会战后 , 李友邦率台湾义勇队撤出浙江转战福建 。此后 , 台湾义勇队在军事上有过3次壮举:1942年6月17日 , 台湾义勇队在厦门对日军总部“兴亚院”发动武装突击;6月30日 , 台湾义勇队在厦门虎头山炸了日军的海军油库;7月1日 , 在厦门日伪政府成立3周年的庆祝会场上 , 又投掷数十枚手榴弹 , 当场炸死日伪军数十名 , 给日伪军的心理造成极大震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