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哪国军人叛变最多 日本人最不愿叛变?

二战期间,中国是叛变投敌军人最多的国家吗?一旦被俘,哪国军人最容易叛变?
由于中国人民近几年在浙江横店艰苦抗日,经常能在横店看见日本兵和八路军蹲在一起吃盒饭,但偶尔还有一些身披黄色军装,歪戴军帽,衣领敞开的军人,他们在抗战剧中,通常叼着烟,唱着小曲,酷爱抓鸡,欺负中国百姓比日军积极,打仗贪生怕死,没错,他们是伪军 。
伪军是八年抗战中,无法回避的现象 。据说投敌的伪军有百万之众,姑且不论这个数字是否真实,它在今天已成为某种政治暗喻,意指国民革命军在这场战争中不光彩的一面,另外,抗战时的伪军现象,也是批评家们常用的素材——为什么只有中国人会在外敌入侵时,才会有这么多人叛变 。
问题是,抗战时的中国是叛变投敌最多的国家吗?
为纳粹德国死战的异乡人
柏林战役打到最后时刻,苏联士兵冲入国会大厦时,惊奇地发现一些战死的党卫军用铁链将自己捆在机枪上,翻看他们尸体,军服上的标志却是由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人组成的党卫军第十一装甲掷弹兵师(诺德兰) 。
丹麦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征服的第二个国家,却有国民为纳粹德国而战 。这并不是孤例,二战中,有30个不同国家200万人参加了德国陆海空军和武装党卫军,与之并肩作战 。
抗战时期中国的伪军并不直接隶属于日军,而是分属于不同的伪政权,如伪满军、伪蒙古军、华北治安军、汪伪政权军队,以及更小的伪地方政权杂牌伪军 。而投效纳粹德国为其作战的外国人,则多是直接被编入纳粹党卫军 。
纳粹党格外强调种族观念,但征召其他外国人入伍,却由党卫军始,其原因倒也简单:二战初期,由于德国国防军抵制,党卫军在国内招不到人,只能变相从外籍德裔开始征召,但后期因为人员有限,于是征召目标又转向非德裔日耳曼人,最后甚至扩展到斯拉夫人、土耳其人、南欧穆斯林、印度人 。
反布尔什维克是纳粹德国忽悠不同民族入伍的重要口号,譬如党卫军在荷兰的征兵海报如是说:“为了你的荣誉和良心!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SS在召唤你!”
除了这些在民族上很相近的国家,还有诸如英法这样的死敌国家的公民替德国卖命 。法国志愿者加入反布尔什维克法国志愿军团、法国旅、查理曼师等单位 。其中以反布尔什维克法国志愿军团最为著名 。
法国志愿军团是个创设于1941年7月8日的法国非正规军事组织,其成员大多来自法国不同的右翼团体和通敌党派 。这得益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浪潮在欧洲蔓延,参加的就是一帮法国愤青 。
纳粹德国还组织了一支由英国人组成的英国自由军团BFK 。按最初想法,这支部队应有2千人,但战实际上只有不到300人与纳粹合作 。这些英国人与30年代英国法西斯运动有重要关系,战争爆发后,一些被俘采访人员参加了纳粹宣传系统,一些被俘英军和英裔法西斯分子参加了BFK,虽然这支部队最终只招募了50名合格士兵,连一个连都够不上 。但这支部队中的某些人也参加了柏林最后的战斗,并为之牺牲 。
叛变投敌最多的国家
二战期间的为德国作战的叛变者遍及欧洲,但为德国贡献人力最多的,却是纳粹德国的死敌苏联 。
德国入侵苏联后,利用苏联乌克兰、波罗的海地区居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仇恨,以反布尔什维克口号,动员大批非俄罗斯人调转枪口替德国效力,这些非俄罗斯人虽然处于纳粹德国的种族歧视链底端,但却甘愿与之合作 。
由于对苏联的仇恨,纳粹德国并未主动从苏联战俘中挑选炮灰 。二战期间,计有500余万苏联士兵被德军俘虏 。纳粹借口苏联不承认1929年7月27日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对苏联战俘迥异于与美英等国战俘,苏联战俘绝大部分未能幸存 。
虽然纳粹德国歧视、仇恨俄罗斯人,甚至反感自己的队伍中有俄罗斯人,仍有大批俄罗斯人加入叛变行列 。影响最大的就是红军高级将领弗拉索夫被俘后的主动叛变 。
弗拉索夫在战争初期表现出色,从师长干到集团军司令,并成为著名战争英雄,但1942年7月被俘后却迅速叛变投敌,他起草了一份备忘录表示:大部分俄罗斯人愿意参与一场推翻布尔什维克暴政的运动 。但德国人不认为弗拉索夫有价值,他只是被拉去参与占领区的维稳宣传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
1942年12月,弗拉索夫又拟了一份《斯摩棱斯克宣言》,公开表示要在布尔什维克手里解放俄罗斯人民 。《斯摩棱斯克宣言》发表后,不仅引发大量苏军士兵叛逃,还导致德占区的居民心理发生变化,对苏联当局不满的居民把他当作属于俄罗斯人自己的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