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不让贾宝玉娶林黛玉 因美女不适合做老婆( 二 )
贾母着急操办宝玉、黛玉的婚嫁事宜,并不是想让他俩合一块儿 。恰恰相反,想让这一对有情人分开的 。她并不是真喜欢,真欣赏黛玉的个性:“林丫头的乖癖,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 。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 。”她相中的是宝钗,“只是宝丫头最妥” 。
这话其实也说到王夫人心里去:“不仅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 。但林姑娘也得给他说了人家儿才好 。不然女孩儿家长大了,哪个没有心事?倘或真与宝玉有些私心,若知道宝玉定下宝丫头,那倒不成事了 。”
也难怪贾母偏心于宝钗,王夫人同样如此 。整个大观园,真喜欢、真欣赏黛玉的,又有几人呢?她是太阳春白雪了,太难跟世俗人群融为一体,亲密无间 。她洁癖般的清高孤傲,根本就是这酒肉朱门里的异类 。怎么搓揉,也捏不到一块去 。
挑选宝钗还是黛玉,来配宝贝孙子?这本身就衡量出贾母的亲与疏了 。贾母觉得宝钗更符合自己亲上加亲的心愿 。黛玉在贾母心里,还是稍微有点远了 。
黛玉生前对宝钗不无嫉妒,但临终前却没恨宝钗,也是对的 。
仅仅靠宝钗本人,她再挖空心思,如果没有贾母撑腰,没王夫人、王熙凤一干人等的支持,也不可能把宝玉跟黛玉拆散的,也不可能夺走宝玉的 。除非,除非宝玉变心了 。
这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唉,林黛玉偏偏信了 。
她不应该怨恨宝玉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她应该悔恨自己对宝玉信任得还不够 。
但她不信也没办法 。事实正明明摆在那儿:宝玉娶宝钗的新房,管弦齐鸣,远远一阵香乐之声,若隐若现,飘入黛玉独守的潇湘馆里……听,还是不听?
无条件的爱,就是浪漫 。浪漫的爱,既是青春的盛宴,又是青春的酷刑 。盛宴必散,散对不想散的人来说就是酷刑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生死恋,并不是孤例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如此 。黛玉葬花 。又被花葬了 。梁祝却双双化蝶,以来世的希望证明爱对死亡的超越 。相爱的人会死,爱却不会死的,爱高于生死,这是真正的精神恋爱了,不沾染一点儿尘埃 。
在西方文学史上,与《红楼梦》相类似的,莎士比亚写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德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都以自杀或死亡来衬托爱情的激越,可谓有多美就有多危险 。《红楼梦》千条路万条线,无形中都突出“少年宝玉之烦恼”,黛玉对宝玉的爱简直是自杀式的爱,是一种慢性自杀,导致自身像灯油一样快速燃尽了 。
我们为什么还敬佩黛玉呢?因为我们做不到 。做不到并不代表我们不欣赏:我们承认爱情的最高形式就是无法自控的燃烧 。这种自燃造就了俗世间难得一见的强光与大热 。爱情离悲剧近一步,也就离神话近一步 。不敢爱的人们同样需要爱情神话的慰藉 。甚至,更需要别人的爱情来给自己取暖 。
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都比宝钗强不到哪里 。宝钗懂得用理智来给爱情降温,直至将其变作性价比的换算 。她爱宝玉这个人,更爱玉身上所附加的社会价值,物质利益 。后者比前者更能满足她的虚荣心乃至现实诉求 。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悲剧:从审美的立场上,我们都会像贾宝玉一样欣赏黛玉,站在黛玉一边,一旦不是作为旁观者,而作为当事人,我们又能理解宝钗了,又会像宝钗一样考虑问题 。等于是同意宝钗的观点 。
我们自己的悲剧,其实比宝玉与黛玉的悲剧更为可怜 。我写林黛玉的一系列文章在新浪博客连载时,一些网友就留言:林黛玉很美,但不适合做老婆 。是啊,他们肯定觉得薛宝钗更适合做老婆 。林黛玉在许多人眼中天生只是“恋爱动物”,不适合柴米油盐的婚姻 。他们,甚至也包括我,看的没错 。
四个林黛玉
可贾宝玉为什么不这么看呢?贾宝玉为何只想娶林黛玉,恨不得生生死死在一起呢?这正是贾宝玉卓然不群之处,轻实务虚的人生价值观使然 。这,也正是我们这等俗物做不成贾宝玉的本质原因 。我们活得太清醒了,跟薛宝钗一样清醒,做不成红楼梦的 。
薛宝钗不只代表她自己,还代表着除贾宝玉与林黛玉之外的几乎所有人,包括你我 。
正因为有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这部书才是年轻的 。贾宝玉与林黛玉不会变的,不会老的,《红楼梦》永远是年轻的 。如果少了这俩人,《红楼梦》就不算“青春小说”了,而彻底变成市井小说 。就没有浪漫主义的升华,而是现实主义来,现实主义去 。
推荐阅读
- 薛宝钗是真的喜爱贾宝玉吗?
- 红楼梦中贾母的原型是谁?
- 王夫人为何制造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弥天大谎
- 贾宝玉和琪官蒋玉菡是有不同寻常的感情吗
-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
- 贾政的父亲是谁 贾政为什么不喜欢嫡子贾宝玉
- 贾宝玉为何做了和尚而不是道士?
- 贾宝玉初试云雨是出自于袭人的引诱吗?
- 茄鲞是什么菜 贾母为何要请刘姥姥品尝“茄鲞”
- 历史上最禽兽的太子是谁?洪秀全的太子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