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鸿亮称赞马东,这可不是场面话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颁奖礼,侯鸿亮称赞了马东。
他说他看过的综艺不多,而那些他看过的综艺基本上都是马东做的。

文章插图
侯鸿亮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侯鸿亮是被请来当颁奖嘉宾的,但他这句赞美并不是场面话。
如果有人把我引荐给侯鸿亮,说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剧评人,写过什么什么文章,那么侯鸿亮可能会随口说一句,“哦,我知道”或者“我看过”。
这才是场面话。
因为这是被动回应。这样说是给中间人面子,也是给我面子,但他不走心。
而侯鸿亮主动说出“我看过”,这就是赞美。
尤其是“我看过的综艺基本上都是他做的”,这句话能从一位江湖霸主级的大佬口中说出来,是很难的,因为这句话有那么一丢丢得罪人。
言外之意:别人做的综艺,侯鸿亮基本没看过,或者即使看过也没什么印象。
这是一种排他型赞美,是非常高的评价,所以马东的脸上也是藏不住的幸福。

文章插图
马东主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马东比侯鸿亮大五岁,但他还是像个被老师表扬的孩子一样,那是因为他欣赏侯鸿亮。
人在被自己欣赏的人认可时,幸福感会成倍放大。
侯鸿亮接下来还有一句话。
他说马东总是会发现一些创新的东西,总是会给观众带来一些新的面孔。
各位,这句话如果用在侯鸿亮的身上,是不是也适用?
所以啊,这才是侯鸿亮欣赏并称赞马东的深层原因:因为他们是一路人。
一个是国产剧的品质担当,一个是国产综艺的品质担当。他们在不同领域,共同凭借创新精神,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也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文章插图
李雪、胡歌、王凯一起围读剧本
这是《琅琊榜》的导演李雪,与胡歌、王凯等人一起围读剧本的情景。
围读剧本成为国产剧的“品质象征”,始于正午阳光。
后来的很多国产剧,甭管实际品质如何,都会有意向外界展示围读剧本的画面,以彰显自己的匠心。
国产剧“往死里追求细节”能够成为潮流,也始于正午阳光。
无论正午阳光剧的评分高低,也无论收视率如何,侯鸿亮都让观众看到了“原来国产剧还能这么拍”。这就是创新的精神和成果。
马东这边也是一样。
《奇葩说》《乐队的夏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三档综艺,几乎都在相关行业内部起到了一统江山的效果,而且起步时都是蓝海。
所以说,侯鸿亮称赞马东,是一种英雄相惜,也让我双厨狂喜。
张艺谋出任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是另外一条让我感到愉悦的新闻。

文章插图
张艺谋
张艺谋也是一位创新大师。
现在回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些从夜空中“走来的”大脚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飞檐走壁的李宁,以及残奥会闭幕式上的香山红叶,依然历历在目。
张艺谋太懂如何运用大场面来呈现中国式浪漫了。
就像他的电影。
无论张艺谋的电影评分如何、票房如何,在大场面的镜头设计方面,他都从未令人失望。
我愿称其为“大场面先生”。
此番面对防疫挑战,张艺谋又提出了“大幅度减少演员数量,用科技的含量让它空灵而浪漫”的设想。
从人海战术到高科技呈现,张艺谋的理念变化,暗合了我们的祖国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
“这一天是立春,是多好的兆头,一定要把它用到开幕式上。”
光是听到这句话,我已经热泪盈眶了。
因为我相信,无论我们的期待有多高,张艺谋都能超出期待。

文章插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从张艺谋到侯鸿亮,再到马东,一代又一代创新者抵达了顶峰。
他们让我们看到,我们没有像他们那样成功,是因为我们不够出色。
而这种“不够出色”,几乎是唯一能让奋斗者们心悦诚服的差距。
因为不够出色而没能成功,会比因为运气差、机会少、背景弱、资源薄等原因怀才不遇要强得多。
见贤思齐。见别的,思了也白思。
推荐阅读
- 秦霄贤在《你好星期六》中的表现越来越好,获网友称赞
- 《人世间》央视热播,吉林籍实力演员集体惊艳亮相
- 春晚亮点马凡舒美貌上热搜,沈腾变“老赖”,贾玲张小斐再合体
- 闪亮春晚的湖北老乡
- 忘不了的椒香麻辣!重庆“火锅”亮相央视春晚
- 多位明星同台亮相川渝春晚,歌手海来阿木两首独唱成亮点
- 除夕夜,浙婺第五次亮相央视春晚
- 《追光吧!》张卫健组24票,周晓鸥组27票,沙宝亮帮助团队加分
- 张亮搬空冰箱,王岳伦的反应才是好兄弟,一旁李湘的表情都懒得装
- 魏大勋跟爸爸回农村,满地都是牛粪,魏大勋的反应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