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怎么进行的

平津战役历经几个阶段?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
第一阶段
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之道路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动,向平、津、塘、唐地区挺进 。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向张家口地区守军发起攻击,相继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 。傅作义急令在北平的第35军(欠1个师)及怀来(今怀来镇)的第104军第258师乘汽车连夜驰援张家口;又令昌平的第104军主力移至怀来,涿县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间,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 。
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吸引傅系部队向西的目的已达成,乃于12月2日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急进,割断怀来、宣化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蓟县向南口、怀来急进,切断北平、怀来间的联系,抓住傅作义的援军,使其既不能西逃,也不能东撤 。5日,先遣兵团主力一部在行进中攻克密云,歼灭第13军1个师,主力向延庆、怀来急进;华北第2兵团进抵涿鹿以南 。傅作义感到北平受到威胁,遂令第35军由张家口星夜东撤,令第104、第16军由怀来、南口向西接应第35军;并令第92、第62军和第94军主力由津、塘地区开往北平加强防御 。
12月6日,第35军由张家口乘车东返 。7日,在新保安以西遭到华北军区第4纵队一部阻击 。9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将第35军包围于新保安,并击退了向西接应的第 104军 。10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康庄歼灭第16军指挥所及2个师大部 。11日,又于横岭、白羊城地区追歼第 104军军部及2个师 。在此期间,宣化守军2个师弃城北逃,华北军区第3兵团追歼其1个师,并于8日包围了张家口 。
这时,东北野战军主力6个纵队已分由喜峰口、冷口越过长城,前锋到达蓟县、玉田和丰润地区,但距平、津、塘还有数天路程,另5个纵队尚未入关;在淮海战场上,人民解放军正在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并包围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团 。在此情况下,为使蒋介石不能迅速作出让傅作义集团放弃平、津南撤的决策,毛泽东12月11日电示平津前线领导人:目前两星期内的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不作战役包围,如对北平、天津等,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之;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打掉,以免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 。同时,令淮海战场人民解放军在歼灭国民党军第12兵团后,留下杜聿明集团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令山东军区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并在胶济线上预作准备,防止傅作义集团沿津浦铁路经济南向青岛逃跑 。
根据上述指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以防止张家口、新保安守军分别向西或向东突围为重点,构筑了多道阻击阵地;华北军区和内蒙军区部队各一部于12月15日攻克张北;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17日开赴张家口地区,归华北军区第 3兵团指挥,以加强西线兵力 。12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由蓟县、 玉田、 宝坻地区向平津急进 。傅作义遂令南口、昌平、通县及唐山、芦台等地守军分向北平、天津与塘沽收缩,并令刚到北平的第62军主力返回天津,将北平和天津、塘沽划为两个防区,实行分区防御 。至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第5、第11、第3、第4纵队和华北军区第7纵队,攻占丰台、海淀、通县、黄村和南苑飞机场等地,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第6、第10、第1纵队攻占采育镇、廊坊、马头镇等地,隔断了平、津间的联系;第 9、第8、第7纵队,分别占领唐山、军粮城、咸水沽、杨村、杨柳青等地,割断了津、塘间的联系,形成对天津的包围;第2、第12纵队和炮兵纵队,正由山海关、汉沽向津、塘地区急进 。
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区,并歼灭其2个军部6个师,封闭了该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 。
第二阶段
人民解放军逐次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国民党军 。人民解放军在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法,逐次歼灭被围的傅作义集团 。

推荐阅读